如何进入大唐官府(文官路线)——唐朝穿越考公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1373 | 回复1 | 2022-1-25 2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一个当代社畜,买了会员穿越服务,穿越回了唐朝,附身到一个家有十多顷良田的地主儿子身上。
本以为能开启骄奢淫逸生活的你,在吃了几个月没啥味的小米粥和黑面片后,面对最好的调味品就是胡椒,还不能多放的生活,你觉得你被坑了,你想退票却找不到地方。
你只能选择在这个时代奋斗一番,你决定去搞个大唐官员身份,看看能不能过上影视剧里面酒池肉林的腐败生活。
作为有志青年,你肯定是想当官,不想当吏的,当时通往官场有文武两种选择,你检视了一下自己的小体格子,估算了一下上战场的存活率,果断选择走文官这条路。这条路有三个入口:
恩荫,这次买的穿越服务只是买了个普通会员,没冲VVVVVIP,原号主老爹虽然有点家产,但是白身一个,这条路走不通。
孝廉,这号的前主人是个正常人,没写出来过《XX日记》之类广为流传的好人好事集,自己去做?你回忆了一下“二十四孝”,“亲尝汤药”、“怀橘遗亲”这种看起来还像是正常人的行为早就不新鲜了,卷王们早已开始“卧冰求鲤”、“恣蚊饱血”这种行为艺术了,你审视一下自己的智商,觉得这条路行不通。
还有最后一条路,不是行贿买官,那是野路子,被人看不起的,咱们堂堂正正的当然选历史课本上大书特书的——科举。
不就是考试吗,你想自己穿越前也号称小镇做题家,熟背唐诗三百首,这有何难?马上就进京赶考去。
你把这个决定告诉你爹,当时他看你的眼神就跟看智障一样,你一个《急就章》和《千字文》这种蒙学书都背不全的败家玩意考科举?
好在你还有个既宠你又识大体的娘,禁不住儿子纠缠,悄悄从自己嫁妆里面拿出来一部分给你做经费。你拿到钱二话不说直接收拾行李,一路风尘仆仆往长安赶去。
您到长安时候已经是孟春,进城之后第一站就直奔平康坊,里面的小娘子听说十八九岁的您是进京考取进士科的,都以为遇到了大才子,争相一睹您的风采。
不过不能在此流连太久,因为马上要春试了,你四处打听了如何报名。
然后你就傻逼了,因为你没有考试资格,这考试不是谁都能考,您得在正规学校上过学,先由学校考核,成绩优秀才能被推荐去长安礼部考试。
当时的学校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办学,归国子监直接管辖,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六所——太学、国子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另外还有弘文馆和崇文馆,这俩就不要想了,是给皇族近亲,一品大员,三品京官以上的子弟等大唐基业接班人准备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你最熟悉的肯定是“太学”和“国子学”了。您就去打听一下这俩地如何招生,这不打听不要紧,打听完您直接破防,口吐芬芳大骂万恶的旧社会。
因为您发现自己连入学资格都没有。太学招生五百人,门槛要求五品以上子孙,国子学更过分,只招三百人,得三品以上官员,或者京官四品有三品以上勋封才能的子弟才能入学。
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您是心向大唐的外籍人士,也有机会入学,比如新罗和日本的遣唐使,心中默念某种植物的名字,这和自己那个年代的外国留学生读985,211不是一个德行,原来是传统艺能。
“律学”、“算学”、“书学”一看看名字就知道是干什么的,想想自己的毛笔书法水平,“书学”大概率先排除了,“律学”,逼格不高,我又不是穿越来当讼棍的,“算学”倒是挺适合你,因为中国古代数学水平整体拉胯,只要你高中数学成绩不错,就能秒杀当时的算学大师,麻烦的是需要把你现代数学和几何教材的内容整理成当时人能看懂的东西,而且就业路子比较窄,你又不想去编黄历,还是算了吧。
只剩下一个“四门学”了,招生一千三百人,多了不少,虽然其中七百个名额是留给官二代的,但还剩下还有八百个名额可以给八品以下官员和聪慧的庶人子弟,总比没有强。
先不说四门学你能不能报的上名,眼下重要问题是你盘缠所剩不多,留在京城恐怕会饿死街头,想让家里打钱这年代又没有银行票号,只能收拾行囊回老家。
好在VIP运气加成,你半路没死在劫匪手里,两个月后如同乞丐一样站在了家门口。
不过您也没成为附近十里八乡的笑柄,因为你是这小地方唯一在大唐首都见过世面的人,逢人就尬聊平康坊的小娘子美如玉,酒肆胡姬眼睛蓝若天,他们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你已经知道平康坊最火的姑娘颜值都不咋地,而长安的水苦涩难饮,喝多了可能会肾结石。
但是那里还是比这个小乡村热闹啊,这个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你每天最大的娱乐就是围着自己田埂遛弯,看蚂蚁上树,家猪配种。
在像祥林嫂一样念叨了两个月长安,晚上梦里都是长安之后,你决定再奋斗一次。
上次长安之行不是没有收获,你知道除了长安和洛阳,各个州县也是有学府的,你所在的县是个中县,县学有三十个名额,你托人向县长史打听了一下,目前并无缺额。
不过也打探回来一个好消息,即使入不了学,做不了生徒,您还是有机会去长安考试。本县每年有一个名额,只要您能通过考试,可以走“贡生”这条路子。
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环视四周,满地都是小学肄业甚至小学都没上过的人,竞争比其实比后世某些公务员岗位还是要低一点的。
你自备纸笔到县学里抄录了《礼记》、《春秋左传》、《诗经》等教材,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距离仲冬考试只剩下五个月。
好在教材内容不算太多,凭借前世小镇做题家的天赋,你很快就读完了这些教材。
到了考试的日子,您是和县学的生徒一起考的,同来的社会自考人员一只手能数的过来,这让在后世看惯了过百万考公大军的你有些唏嘘感慨,旧社会也不都是缺点嘛。
考试试题都是教材内容的填空,背诵,阅读理解,这都难不住你。
考试结束,县长秘书、县学老师、以及同期的三五个优秀学生,还有你,一起组了个party。
宴会上的猪肉和羊肉烹饪水平惨不忍睹,但是对于来到这边就很难吃到肉您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听着丝竹管弦,跟他们一起念诵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席间长史夸你是野之遗贤,左传阅读理解题答案是的平生仅见,此去长安必定扬名四海之类巴拉巴拉。
赴宴回来之后,你爹看到你时候脸色好了许多,甚至主动卖了点家中田产,为你备好了再去长安的盘缠。
大唐科考几乎每年都有组织,不用像后世某些朝代一样等上几年才有一次,现在已是年底,您在家没敢多耽搁,打点好行礼就又出发了。
餐风饮雪,紧赶慢赶,终于在一月中旬来到了长安,这次你先去礼部报考处把县里的推荐信拿出来,报上名之后才敢再去平康坊洗尽风尘。
终于迎来了考试日,坐在贡院屋檐下冰冷的地板上,夹紧棉衣,望着远处钟南山上若隐若现的残雪,您那句“MMP”终于还是忍不住讲出来了。
在寒风中颤颤巍巍的考完填空题和阅读理解。
终于来到了诗赋环节,拿到试题时候,你把之前唐穿文的作者祖宗八代问候了个遍,这是命题作文,你唯一会背的一首唐代应试诗是钱起的“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当年的题目是“湘灵鼓瑟”。
而你拿到的题目可能是“终南山上的雪”,也可能是“皇家园林花儿开”,还可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这些都还好,至少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如果换成“白圭无玷”、“八风从律”、“震为苍筤竹”呢,读过几个月《诗经》、《礼记》、《易经》的你或许也能明白什么意思。
那么“冬日可爱,夏日可畏”、“白云起封中”、“齐优开笼飞去所献楚王鹄”,你还看得懂吗?
即使你有幸遇到一个能看懂能理解的题目——“吴宫教美人战”(这个题目出现在德宗年间,和后面假设的年代不符,不要纠结),托前世人事经理的福,给你放过这个视频,讲什么组织纪律,服从性之类的鬼话,你还是比较熟悉这个典故的,就是孙武练兵杀吴王爱妃以纲军纪的故事。
接下来才是问题,这个考试是有格式的,要求写排律,就是六句以上的律诗,你苦思冥想自己记忆中的超过六句的律诗,想看看有没有切题的,答案是没有。
你瞥到旁边的小子在抓耳挠腮的写“雪花频落粉,香汗尽流珠”、“至今孙子术,犹可静边隅”,而你能想到的只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不但不切题,还被李白写过了。最后无奈写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考官看智障的眼神中灰溜溜的离开。
至于最后的策论环节,你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这次你真的是扬名长安了,我朝开科二百余年,您这种顽主也算是头一号人物,十二字诗仙的故事妇孺皆知,以至于您再去平康坊,都没有姑娘愿意搭理你了。
这次您决定不混出名堂绝不离开长安,您想起了前世看过的穿越文,心生一计,不会写诗我还不会抄吗?
现在是唐开成二年,李白王维杜甫早已仙去,白居易倒还活着,正在洛阳享清福,这年高中进士的李商隐前往泾原王茂元处做幕僚,不久后入赘王家。而同年三十六岁的杜牧要去宣州做团练判官。
那么能抄的唐诗不多了,后面你知道的只剩下聂夷中和罗隐了。
抄聂夷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点没逼格。
至于罗隐,他自己就是考不上的loser。
当然,格局要大一点,抄不了唐朝的后面还有宋朝的可以抄。
凭着几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很快你又变成了平康坊的鸭王。
长安权贵开party也都愿意叫上你,但是他们发现每次即兴赋诗您就写不出什么东西了,最多也就是诌两句“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这也不能怪你,毕竟这种应酬诗后代有名的很少。
但是不管怎样,您又在长安城混了下来,没钱的时候就学学韩愈的路子,专职给人写祭文,这玩意几乎对着模板套就行,难不到你,润笔费虽然和韩愈没得比,但是也不至于饿死街头。
有一天你看到杜牧的新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随手抄了两篇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看到李商隐写《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你也抄上一首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你也不再去参加科举,因为你现在有自知之明,命题作文写律诗你真做不到。
就这样在长安混了许多日子,直到有一天你去平康坊寻平日相好的小娘子,不想遇到一个老哥正捏着老相好的玉足写小黄诗
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五陵年少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画裙。
老相好看到你,也不避嫌,立马一把把你拉过去,“杜员外,这就是也写《乌江亭》那位公子。”
杜牧这一年回到长安任膳部员外郎,员外就是正员编制以外的官,你来的那个时代叫合同工,负责背锅,但是在大唐,这可是个只领钱不担责的好职位。
老杜看到你很是热情,立马拉上你问祖籍何处?谁家公子?年方几何?
你差点以为他是来查户口的长安片警,但你还是老实回答了,当老杜听说你才二十二岁时,大为震惊。
“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当年我也二十六岁才中进士,年轻人可千万不能放弃。”
随后他问了一句“年轻人现在拜在哪位高贤的门下?”
你以为他讲的是拜师学艺,骄傲的回答自己自学成才。
但是老杜却皱起了眉头,“你难道不曾拜谒?”
这个你还真不知道,你穿越前的历史课本中大书特书唐朝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仕途的垄断,小字部分还煞有介事的引用了李世民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然而却没解释这句话意思。
你听了半天老杜的解释,意识到自己被历史课本坑了,科举制对于李唐朝廷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把原来散布在地方的豪强全部弄到的长安。
以前想做官,要在地方经营势力,当你家族在州郡势力滔天时候,朝廷为了维稳,给你个孝廉的名声赐一个官职统战一下你们。
但是这样对于朝廷很不友好,一旦朝廷势力衰微,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就会政治独立,因为我有人有粮,你给官职是为了统战,你不给官职我就接受敌对势力统战,甚至我自己发展到一定程度野心膨胀就跟你掰掰手腕。汉末魏晋南北朝这些大族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种情况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十分不利。
而现在,你想做官,不用那么麻烦,考试就行啊,您担心考试给穷鬼们机会,想什么呢?穷鬼买得起书?有几个识字的?就算有几个识字的寒门(寒门也是门,是小地主,而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你们掌控打分的权利,担心什么呢?他们不还得拜到您的门下,给您行弟子礼,成为您家势力的附庸?
读书写文章可比在地方搞第一产业简单多了,很多豪族就放弃经营在地方的势力,举家搬到长安,进入了李唐的“彀中”。
看一眼《新唐书》宰相世系里面多少姓裴,多少姓萧的,你就知道所谓的打破世家大族对于仕途垄断多么不切实际。
长安科会招贤俊,灯尽寒窗倦亦无。未意高堂执笏者,崔韦李杜郑裴卢。
你一个外来户,想参加科举,第一件事就是要拜谒,把自己的得意作品投到某个在长安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手中,如果他看你比较顺眼,会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你造势。这是当时科举的不成文风俗,叫“行卷”。
唐朝科举不糊名,阅卷的一眼就知道某个人是某位大人青睐的红人,很容易就在评选上有所偏向,甚至于如果你拜谒的大佬能力足够,可以影响考题,出一个你最擅长的题材给你写。
比如很有名的白居易拜谒顾况留下的“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对于推荐人来说,引领提携后辈吗,面子上是惜才爱才,里子上这些人就是自己家族政治势力的附庸,唐朝有官员直接把自己举荐的士子说成在全国各地的几十处田宅。
对于考生来说,不但在科举考试中有加分,也是今后官场的入门凭证。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推荐你的人就是你的恩师,你以后的仕途就和他绑在一起了。
比如李商隐受到了令狐家的举荐,回头却做了对立阵营王茂才的女婿,被当时人认为是首鼠两端,在官场备受打压。
你可能会问,我好不容易寒窗苦读十数年(穿越一趟),拿到了州县的推荐信,大老远跑到长安一趟,就是为了看门阀脸色,那我不成了跪着要饭的?
就这,好多人想跪还没这门子呢?
了解完之后,你觉得不能白来一趟,想向杜牧取取经,问道“杜员外当年拜谒了谁?”
杜牧估计再次确认你是个白痴了。
“杜甫知道吗?就是那个有名的大诗人杜甫!”
“什么?我和他有什么关系?我和他没关系,虽然都姓杜,但是我是京兆杜氏。”
“他的诗你看过没有?就那首《赠韦七赞善》,‘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知道不知道!”
“只有别人来拜谒我们,哪轮到我京兆杜家子弟拜谒别人!”
回首往事,你才发现这几年你闷头在长安只顾着沉迷平康坊温柔乡,从未真正看看这个长安是如何运作的,对于这里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
看着杜牧激动的神情,你问出了那句“我能不能拜在杜员外门下?”
杜牧虽然觉得你智商有点离线,但是那几首抄来的诗,其中文采足以千古流芳,还是很高兴的成为你的引荐人。
之后的日子里,老杜四处向别人推荐你抄来的诗文,甚至自己下笔写读后感,出席各种公私party也都愿意带上你。
虽然你还是不能即席作诗,但是除了喝罚酒喝的胃疼其他也没啥大问题。
转眼又快到了春闱时间,有一天杜员外出题,让你写一首花鸟的诗。
前世积德,你偶尔在某处看到过明朝的一首诗,随手抄过来。
春来啼鸟伴,相逐百花中。
栖处迷深绿,飞时带浅红。
只惜香沾羽,非关娇惹风。
回看意不尽,犹自恋芳丛。
老实说这首诗并不出彩,但是老杜笑笑没说话,只是劝你尽快准备今年的考试。
等到又坐在长安贡院屋檐下冰凉的地板上,打开考题,你人都傻了,题目正是“鸟散余花落”,出自谢脁《游东田诗》。
毫无疑问你这次可以走到策问环节了,这部分原来是秀才科的主要内容,考对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的见解,以及时事问题的对策,因为比较难,报名人比较少,就被取消了。之后又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一部分。
这对于穿越前就是键政达人的你来说完全没问题,如果换在前两年,你可能写出来一篇给你三十万铁骑,内平河朔三镇,跨海东征日本,剑指倭马亚,饮马莱茵河的雄文。
穿越之后这几年你也认清网文与现实的差距了,网文作者随手一个割据政权就能拿出来的三十万铁骑,大唐倾全国之力也不一定养得起。好在你开了挂,随便掰扯一通“皇权指挥兵权”、“为官之道在于为人民服务”之类的话就交卷了。
慈恩寺放榜之日,不出意外你名字赫然在列。
随着同一批录取的二十几人在曲江吃了顿你穿越以来最好的饭菜,因为你是其中最年少的,其间还担任了探花郎的职务,拿到了一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纵马寻花体验卡。
消息传回老家,连你多年没联系的老爹都又卖掉了些田产,托人给你带了一笔生活费。
面对周围祝贺的人群,你表现的很镇定,因为跟随杜牧这些日子,你对唐朝的官场有了一些的理解,进士距离你当初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科举叫取“士”,“士”只是一个从业资格证,至于能不能分配到工作,还得经过“铨选”。
“铨选”主要考察四项:长相、普通话、书法、文采。
长得丑给朝廷形象抹黑不要,一口地道的温州话周围没一个人能听懂的肯定也不行,书法写的跟医生处方直接拖出去,文采嘛能通过科举走到这一步的基本能过关,主要是针对那些恩荫的人。
通过了上面几层考验,运气最好的能在弘文馆、翰林书院、国子监能部门混个图书管理员或者校对的工作,运气稍差的去外地当个县公安局长之类的。
你问这是几品大员,比弼马温强一点吧,都是些八九品的官职,至于《西游记》里唐僧他爹陈光蕊那种直接担任江州一把手的事情,只存在与小说中。
你长得还行,这几年写祭文毛笔字也练的七七八八,能说一口地道的长安雅言,你觉得自己很快就会被选上赴任。
但是铨选除了自身实力,还得看运气和关系,得有职务空缺,得有人帮你说话。
有些人运气差,又没人提携,可能考中十几年还摸到大唐官员门槛。
而你的运气好像用完了,没多久,提携你的杜牧被外放到黄州当刺史,黄州在当时人眼里属于鄙陋州郡,直到两百多年后苏轼来的时候这里还属于老少边区。
恩人没了,你的仕途也就没得盼头了,你在长安闲居了下来,租了一处民宅,种种牡丹养养猫,偶尔逛逛东西市与平康坊。曲江池边的柳树绿了又黄,大雁塔前的榜文换了一张又一张,而你写祭文的水平是越来越好了。
有时候你也想过,去他妈的,爷投藩镇去,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穿越前被那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洗脑过,还是因为平康坊的小娘子太温柔,又或许是长安城骚涩的水喝上瘾了,终是没有离开。
终于,在你中进士七八年之后,你的恩人又回来了,杜牧此次回京还担任了吏部员外郎,这可是负责官吏考评的要职,而你也终于得到一个去江南某地县公安局长的差事。
江南好啊,是大唐还能管得到的地方,而且相对富庶,你以为你终于时来运转了。
但是老家传来了消息,你爹去世了,长安好友本来写好的送任诗只好变成吊唁词。
官还没到任,就要去丁忧了,你后悔当初穿越时候没多加点钱冲个VVVIP。
你三年守丧结束,长安传来了杜牧去世的消息,你解开了收拾好的行囊,虽然还有点想自己在长安养的那只猫,临走时你把它托付给了平康坊一位旧识,但你已经不再想回去了。
你开始习惯乡村的生活,安心在老家给后辈们讲蒙学,偶尔被县令和长史请去喝喝酒,读读诗,闲极无聊种种花养养鸟,日子倒也过得去。
但是大唐的好日子却没几天了,独立的藩镇越来越多,朝廷税源越来越少,剩余的百姓承受了更多的压榨,小民们的血源源不断向长安的皇室与门阀们输送,但还是无济于事。
终于有一天,你听说一个盐贩子写了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个人进了长安,把那些从东汉以来一直趴在这个民族躯体上吸血的蛀虫一网打尽。
这次他们再不能像之前那样在各地结邬自保,武装对抗,科举制如一盏诱虫灯,把他们全部聚集到了长安。
然后用一种制度设计者都未曾预料的方式连根拔起。
而你的穿越之旅也即将结束,你准备回去之后打个差评写个评价——“扯淡,再也不来了”。

作者:太阳照常升起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61302650

编辑于 2022-01-25 1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