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妆容识别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23789 | 回复4 | 2020-8-22 17: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教昌盛。各国使臣互相往来,互通有无。这一切,都为妆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代女子妆容丰富多彩

达到了中国古代妆饰史的一个高峰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一时期,女性的妆饰风格有了些许富丽的表现,但在总体上体现着自然之态。


初唐女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妆并不浓艳,眉式以宽阔为主,发式大多高耸挺拔,所饰珠翠无几。这一时期的妆饰风格,透露出女性的自信。

盛唐时期,国力达到鼎盛。这时,女性的审美崇尚丰腴肥美,体现出浓浓的贵族气息。


《捣练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朽,斗争不断,国力衰落。但各阶级穷奢极欲,因此,中晚唐时期,女子妆容并未重返简朴之风,反而比盛唐更为雍容华贵。


晚唐弈棋贵妇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唐代女子的世界

一窥化妆的秘密

01

面 妆

浓艳的红妆是面妆的主流,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们甚至将整个面颊都敷上胭脂。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西安博物院藏,图片为作者自摄

李白《浣纱石上云》中有“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的句子。王建在《宫词》中也有“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师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的描述。美人面部重敷胭脂,香汗淋漓时,拭汗的手帕、洗脸的水都会被染红。


唐代仕女图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当然,“红妆”的效果也会因涂抹的方法不同而效果各异。

酒晕妆,为红妆中最为浓艳者。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桃花妆,则色浅而艳如桃花;

飞霞妆,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唐代女子追求标新立异,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面妆还有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此处不再赘述。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画,有学者认为壁画中女性面庞上的红道道即为“血晕妆”,看起来有点恐怖

02

眉 妆


唐代妇女画眉样式演变图表,图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乐舞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式最丰富的时期,长眉、短眉、蛾眉、阔眉都有流行。玄宗时有《十眉图》,记载了当时流行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等十种眉式,而“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眉妆:

月眉:比柳眉略宽,比长眉略窄,状如新月。阎立本《步辇图》中,宫女皆画月眉。唐诗中也有这种眉式的描写,“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娟娟却月眉”,写的都是这种眉型。


《步辇图》中宫女的眉式

柳叶眉,眉毛画成柳叶状,也称作“柳眉”。在文学作品中,有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的诗句,也有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阔眉:崇尚长、阔、浓,十分醒目。


持如意侍女图,武惠妃敬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片为作者自摄

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盛唐时期,流行的长、细、淡的眉式。白居易《上阳人》有云:“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也有李商隐《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更有张祜《集灵台》中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描写。

八字眉:中晚唐时期,八字眉与乌唇、椎髻的组合妆容一度流行,称为“元和时世妆”。此时的八字眉与汉代的八字眉相比,更为宽阔和弯曲。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画,图中女性的眉形即为八字眉

03

唇 妆

唐代点唇的唇脂有了一定的形状。在元稹《莺莺传》中,有“口脂五寸”的记录。

当时的口脂是一种管状物体,已经和现代的口红区别不大了。而口脂的颜色也十分丰富,包括檀、朱、绛等颜色。

唇妆的形状,以樱桃小口为尚,以小巧圆润为美,在晚唐时期达到顶峰。


唐代流行的几种唇妆,表格改绘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04

面 饰

唐代,各种面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女子面饰造型各异,色彩浓艳,是唐代女性妆面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额黄妆始于汉代,流行于六朝,盛于隋唐。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对这种妆容有记载:“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北齐校书图》局部,侍女将额头及鼻梁涂成淡黄色,有学者认为此即“额黄妆”

在唐代,额黄妆发展出了新款式——蕊黄妆,在额头以黄粉绘制花朵形象,非常艳丽。唐温庭筠《南歌子》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句,可见其流行程度。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伤痕。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不过,斜红自晚唐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上的女性,太阳穴处的一道红色即为“斜红”

花钿,简单者似小圆点,复杂者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见下表)。花钿贴于额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各式花钿,图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面靥,多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盛唐以后,面靥的样式增多,有的形如钱币,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旅顺博物馆藏女俑头像,花钿、斜红、面靥齐备

05

护 肤 品

唐人的护肤观念非常讲究。各种护肤品制作精湛且考究:面脂,用来滋润皮肤;澡豆,类似现代的香皂,用于洗面;香泽,用于润发……

杜甫《腊日》诗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口脂、面药,就是涂在唇部和脸部的化妆用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润唇膏、保湿霜等,可以护肤、防冻。

唐代皇帝常在腊日赐给臣子脂膏,表示对下级的体贴爱护,展现皇室的“恩泽”。


唐代鎏金飞鸿折枝花银蚌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是盛放化妆、护肤用品的器具

端详着博物馆中那些美丽的女俑、仕女图,千年前的美人仿佛活过来一般,拉近了与现代人的距离。她们的妆容还有很多秘密,而本文只是初探,如有兴趣,请在评论区与小布交流。

主要参考资料:

李芽《中国历代妆饰》

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孟晖《贵妃的红汗》

来源:博物馆 | 看展览

编辑:宽宽丨审核:何砾、周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554054249067461&wfr=spider&for=p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2 17: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教昌盛。各国使臣互相往来,互通有无。这一切,都为妆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妆容丰富多彩,达到了中国古代妆饰史的一个高峰。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一时期,女性的妆饰风格有了些许富丽的表现,但在总体上体现着自然之态。
初唐女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妆并不浓艳,眉式以宽阔为主,发式大多高耸挺拔,所饰珠翠无几。这一时期的妆饰风格,透露出女性的自信。
盛唐时期,国力达到鼎盛。这时,女性的审美崇尚丰腴肥美,体现出浓浓的贵族气息。
《捣练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朽,斗争不断,国力衰落。但各阶级穷奢极欲,因此,中晚唐时期,女子妆容并未重返简朴之风,反而比盛唐更为雍容华贵。
晚唐弈棋贵妇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唐代女子的世界,一窥化妆的秘密。
01 面 妆
面妆主要分为两步:敷铅粉与抹胭脂。
关于铅粉的选择,以粉敷面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商纣王时期,纣王发明了烧铅锡炼粉,让后妃敷面修饰仪容,发展到唐代已有很大改进,此时铅粉已做脱水处理,不易脱妆,并会加入一些其他米粉调试颜色,加入落葵等染色剂,让粉有淡紫色,称为紫粉,或加入香料,其中以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的迎蝶粉最为流行。
胭脂最早说是源于匈奴国境内的焉支山,后经汉代张骞带入中原,是用焉支山上一种名为“蓝红花”的花朵研制而成,多用粉色、红色的花瓣。
浓艳的红妆是面妆的主流,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们甚至将整个面颊都敷上胭脂。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西安博物院藏
李白《浣纱石上云》中有“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的句子。王建在《宫词》中也有“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师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的描述。美人面部重敷胭脂,香汗淋漓时,拭汗的手帕、洗脸的水都会被染红。
唐代仕女图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当然,“红妆”的效果也会因涂抹的方法不同而效果各异。
酒晕妆,为红妆中最为浓艳者。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桃花妆,则色浅而艳如桃花;
飞霞妆,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唐代女子追求标新立异,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面妆还有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此处不再赘述。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画,有学者认为壁画中女性面庞上的红道道即为“血晕妆”,看起来有点恐怖
02 眉 妆
唐朝女子画眉材料多是螺子黛,螺子黛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要蘸水即可,无需碾碎,使用方便,易操作。
唐代妇女画眉样式演变图表,图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乐舞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式最丰富的时期,长眉、短眉、蛾眉、阔眉都有流行。玄宗时有《十眉图》,记载了当时流行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等十种眉式,而“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眉妆:
月眉:比柳眉略宽,比长眉略窄,状如新月。阎立本《步辇图》中,宫女皆画月眉。唐诗中也有这种眉式的描写,“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娟娟却月眉”,写的都是这种眉型。
《步辇图》中宫女的眉式
柳叶眉,眉毛画成柳叶状,也称作“柳眉”。在文学作品中,有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的诗句,也有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阔眉:崇尚长、阔、浓,十分醒目。
持如意侍女图,武惠妃敬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盛唐时期,流行的长、细、淡的眉式。白居易《上阳人》有云:“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也有李商隐《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更有张祜《集灵台》中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描写。
八字眉:中晚唐时期,八字眉与乌唇、椎髻的组合妆容一度流行,称为“元和时世妆”。此时的八字眉与汉代的八字眉相比,更为宽阔和弯曲。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画,图中女性的眉形即为八字眉
03 唇 妆
唐代点唇的唇脂有了一定的形状。在元稹《莺莺传》中,有“口脂五寸”的记录。
当时的口脂是一种管状物体,已经和现代的口红区别不大了。而口脂的颜色也十分丰富,包括檀、朱、绛等颜色。
唇妆的形状,以樱桃小口为尚,以小巧圆润为美,在晚唐时期达到顶峰。
唐代流行的几种唇妆,表格改绘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04 面 饰
唐代,各种面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女子面饰造型各异,色彩浓艳,是唐代女性妆面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额黄妆始于汉代,流行于六朝,盛于隋唐。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对这种妆容有记载:“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北齐校书图》局部,侍女将额头及鼻梁涂成淡黄色,有学者认为此即“额黄妆”
在唐代,额黄妆发展出了新款式——蕊黄妆,在额头以黄粉绘制花朵形象,非常艳丽。唐温庭筠《南歌子》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句,可见其流行程度。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伤痕。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不过,斜红自晚唐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上的女性,太阳穴处的一道红色即为“斜红”
花钿,简单者似小圆点,复杂者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见下表)。花钿贴于额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各式花钿,图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面靥,多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盛唐以后,面靥的样式增多,有的形如钱币,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旅顺博物馆藏女俑头像,花钿、斜红、面靥齐备
05 护 肤 品
唐人的护肤观念非常讲究。各种护肤品制作精湛且考究:面脂,用来滋润皮肤;澡豆,类似现代的香皂,用于洗面;香泽,用于润发……
杜甫《腊日》诗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口脂、面药,就是涂在唇部和脸部的化妆用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润唇膏、保湿霜等,可以护肤、防冻。
唐代皇帝常在腊日赐给臣子脂膏,表示对下级的体贴爱护,展现皇室的“恩泽”。
唐代鎏金飞鸿折枝花银蚌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是盛放化妆、护肤用品的器具
端详着博物馆中那些美丽的女俑、仕女图,千年前的美人仿佛活过来一般,拉近了与现代人的距离。她们的妆容还有很多秘密,而本文只是初探,如有兴趣,请在评论区与小编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2 1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唐代前后都未出现过如此盛况。
  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花钿
  花钿是唐代面部装饰的一大特点。这种在脸部额间贴上花钿进行装饰和点缀的方法,在唐时十分盛行,尤其是唐的后期更为时尚,并且有多种效果,这在王建的诗中记得十分详细:“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贴,蛱蝶重飞样未传。沉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当时花钿视觉效果如何,从而知道花钿的质地是薄而轻的,色是腻而艳的,样式有鸟、虫、花叶等。这在当时的壁画、绢画上都有反映。
  靥钿又称“贴花子”。靥钿是在脸颊上点画出如星如月的形状,然后用胭脂、丹青涂抹上去。从新疆吐峪沟出土的绘画残片上,发现妇女面部有红花子的装饰痕迹,又从《捣练图》中看到妇女额头上有红瓣花片的装饰,《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花黄”即指将金箔剪刻出花形,装饰在面部贴在额头上的叫花钿,贴在两颊的是靥钿。
  眉饰
  唐女画眉千奇百态。唐代妇女用青黑色颜料将眉毛画浓,叫做“黛眉”。“黛眉”是汉代以“黛”画眉风气的延续。《太平御览》中记载 :“染青石谓之点黛。”白居易的《上阳发白人歌》中“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钓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十分明确地记述了“黛石”的质地、颜色和功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当时妇女修眉,除剃掉原来的淡眉外,还要刮净额毛,用“黛”画出各种眉毛式样。唐玄宗曾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如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函烟眉、拂云眉、倒晕眉、挂叶眉、黑烟眉、半额眉等。最常见的是蝴蝶眉。张籍《倡女词》中记“轻鬓丛梳阔扫眉”。白居易的《上阳发白人歌》中描述“青黛点眉眉细长”以及“莫画长眉画短眉”等都是记载了画眉的长、短、宽、窄和浓淡。李商隐诗“八岁偷照镜,长眉以能画”。这说明唐女画眉之风已及未成年的女孩,可见流行之盛。
  隋唐时画眉,各个时期有变化。隋炀帝的殿脚女吴绛仙就是善于画长眉,而且用青黛画眉,唐初尚宽与浓,至开元、天宝年间,则尚细淡的画法,又尚细细八字式低颦。后又时尚过蝴蝶眉、八字眉等。到晚唐时化妆趋于怪诞,一时有以悲以怪为美,以病态为美之风尚,八字眉、画黑唇、臃肿发式的悲啼妆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例子。总之,唐初、中期的发式与化妆多趋于多样、自然、健康活泼,而晚期则有变态、压抑、愁闷、病态的倾向。

  斜红
  斜红是妇女面颊上的一种妆饰。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脸部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这种妆饰色泽浓艳,形象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据张沁《妆楼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灯下读书,四周有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于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叫“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成一种妆式——斜红。
  面靥
  除斜红之外,唐代还流行一种面部妆饰叫“面靥”。“面靥”与“斜红”不同,它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也称“妆靥”。更古老的名称叫“的”。刘熙《释名·释首饰》中“以丹注面曰‘的’”,即指此。根据传说,妇女在脸上注“的”,原来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的一种特殊标记。当一位宫女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的“御幸”,而又难以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即可表意。以后这种做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一种妆饰。
  “面靥”通常以胭脂点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在盛唐以前,妇女“面靥”一般多作成黄豆大小的圆点 ;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钱币,被称为“钱点” ;有的如杏核,被称为“杏靥”。也有饰以各种花卉的,俗谓“花靥”。晚唐五代以后,妇女“面靥”妆饰之风愈益繁缛,除了施以圆点、花卉之外,还增加了鸟兽图形,有的甚至还将这种花纹贴得满脸皆是。
  点唇
  在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中,还有“点唇”的习俗。所谓的“点唇”,就是以“唇脂”一类的化妆品涂抹在嘴唇上。我国最早出现的点唇材料,叫“唇脂”,它的主要原料是“丹”。“丹”是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用它调和动物脂膏制成的“唇脂”,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光泽。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演变,唐代妇女的“点唇”形式也出现多样的造型。如石榴桥、大红春、小红春、半边娇、万金红、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淡红心等。也有以形状大小或妆容姿色取名,如嫩吴香、圣檀儿、洛儿殷等,这里的“唇脂”就是后来的胭脂锭。
  粉脂
  粉脂是胭脂和素粉的合称,这是当时妇女们离不开的化妆品。由于唐装多有袒露肌肤,因此要求除面部敷粉以外,胸、臂等裸露部分也要求敷粉。现在可以看到的形象资料是出土的陶俑和壁画仕女图,上面有半圆形和圆形的红粉化妆痕迹。在当时,宫中的女人也有少数只以素粉扑面的化妆方法,并形成了宫中一种不正常现象,人们称它为“泪妆”,认为它属于奇装异服一类。
  额黄
  “额黄”是以黄粉涂抹额头。
  “鸦黄”是以黄粉涂抹双眉中间,又称“眉黄”。
  “靥颊涂黄”是在面颊涂抹大面积的黄色,当时取名“拂妆”。
  在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一直是深受礼教的约束,笑不露齿,站不倚门,行不露面,被奉为妇女必须恪守的条。唐代妇女摆脱这种羁绊,大胆尝试,从而带来唐时服饰崭新多彩的面貌,这又是一次人之本性——表现个体存在——与封建礼教的抗争。它也只有在唐代这个以开放安民为策、兼用礼教的时期才能一突而起。它是在开化的社会意识、繁荣的经济条件、人体的自我表现三者兼备的基础上开出的鲜花。女穿男装、女穿胡服,这当中体现了大唐的青春、自由、欢乐的风貌。唐代女子的服饰精神归功于盛唐的统一、协调、广阔、开放、活跃、昌盛、发达、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2 17: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开始,女子就开始化妆,古代女子的这几种“妆容”吓死人,让现代人无法接受。

一,假发

古代女子的假发

唐朝女子这种高耸的头发不只是她们自己头发,很多都是假发,这种假发重量是三个成年女子头发的重量,但是在贵妇中越高越好,都喜欢这种高耸入云的发型。

二,浓妆


这种日本流行的艺妓浓妆,起源于中国唐朝,唐朝时期不像现代,演出的时候都有灯光,表演节目的人为了醒目都话这种浓妆,即使在夜晚也可以看清。后来,这种化妆方式传入日本,并且流传了下来。

三,眼眉


刘嘉玲主要的武则天形象,深深的“V”字型眉毛,这可不是影视剧为了效果才做的,在唐朝这种眉毛盛行一时。唐朝女子注重眉毛不注重眼睛,眼睛大的会把眉毛全部剃掉,重新画上,有的甚至会画在额骨上,让我们现代人看来很吓人,直接不能接受啊。

四,贴花


这种贴花在现代也是比较流行的,很多美女都有在额头贴上一朵,但是这种贴花起源于唐朝。据传,当时武则天额头受了伤,就用一朵红花贴在了眉心,遮掩疤痕。这种贴花很快被上流社会模仿,其实最早的功能就是个“创可贴”。

五,头花


唐朝女子都喜欢在头上带上大大的一朵牡丹花,那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唐朝时期,鲜花的价格很贵,所以头上能带上这样一朵鲜花成了地位高低的代表,甚至于男子也带花,皇帝赏赐大臣很多都是赏赐鲜花,哈哈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如果放到现代估计带出去就不伦不类了。

对于唐朝的装束,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被“潮”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2 17: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说到历史我们就会联想到古代的各个朝代,有盛兴也有衰落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几个经典朝代女子的妆容演变史。谈起古代的女子,应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的这般模样。形容一个貌美,气质佳的女子;其实也跟她们当代流行的妆容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来看下汉朝的妆容,延续了秦朝所喜爱的杏仁眼化法;唇部的妆容开始了改变。这种桃心嘴唇也一直流行到了唐朝。在当代女子都喜爱将两边发髻留一束到耳前。这时候的胭脂还是比较浅的范围也不宽。这种妆容在当时盛行的原因和汉武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听说汉武帝尤为喜爱这种妆容,于是大到宫里女嫔,小到民间之女。都流行化这种妆容。
再来欣赏一下唐朝的妆容,唐朝妆容可谓是经典。唐朝强大的时期,妆容也很有特色;都是有一点弧度的细眉,但是整个面部一定要化白妆。从现在日本艺妓的妆容就可看出唐朝妆容的影子,底妆是真的很白。唐代女子白面两颊的胭脂常抹成圆形,而且面积很大。后期由杨玉环发展出额头画花,在用金箔贴上,整个妆容配上当代的发髻显得更为霸气艳丽。
由于唐朝女子的开放风气受极大打压,所以宋朝的民风极为保守。因此宋朝的女子妆容极为素洁,但是唐朝盛行的远山黛在宋朝依旧十分受捧。妆容以清新高雅为主,眼妆延秦丹凤,但是更为自然。胭脂也是略施一点,唇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是桃心唇;而是比较丰满圆润的唇形。但是颜色以浅色为主,不在是唐朝,秦朝的暗红色了。
到了明朝眉形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没有了宋朝和唐朝那般有弧度,更多的是自然;但是依然是细眉,眉尾偏长。明朝时期比较流行"桃花妆"和"酒晕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代时期盛产胭脂。就是现在俗称的腮红。还是觉得古代取名为胭脂好听些。这时候的唇色和化法,都比较接近于现代;唇边要干净线条要柔和。颜色也是偏红色,暗红色系的。明朝的整个装扮显得非常的端庄,娴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策划:159.21.654321
    运营:182.62.654321
    量身定制创意文旅
    文娱赋能品牌经营
    
    时代.背景  
    浴场更像是电影片场   
    穿越回唐朝   
    穿越回三国   
    影视剧背景   
    
    人物.角色   
    人生不止一面   
    基础角色任选   
    影视角色演绎   
    明星角色梦圆   
    
    场景.剧情   
    浴场送来都是社交场   
    360度网红场景   
    22部影视剧情   
    明星陪您互动   
    
    主题.内容   
    主题性感内容丰满   
    12个经典主题   
    90项文娱服务   
    每个人都是导演   
    
    培哲.文旅   
    设计策划文旅项目   
    温泉.洗浴.酒店   
    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   
    餐饮.乐园.景点   
    
  

  沪ICP备14047490号-19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330号  

© 2005-2024 培哲® | 量身定制创新文旅全方位解决方案 / 
大唐浴乐园®三国浴乐园®穿越旅行团®均为公司注册商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