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结婚证」都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查看26116 | 回复4 | 2020-8-26 07: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鱼人夜行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843596/answer/1546134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只知道唐朝的一份离婚协议书,充满了现代气息。从网上摘抄: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边保存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基本内容如下:
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
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
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今译:
两口子嘛,都是前世三辈子修来的缘分,才能在今生结为夫妇。要是这缘分不合,那就是前世冤家,今生在一起就是为了闹别扭的……二心不同,同床异梦的,就很难心归一处,趁早开个家庭会议,各回各家散伙拉到。
希望娘子与我散伙之后,把你那一蓬稻草好好整理整理,扫把眉也重新休整休整,伪装出来一份美丽窈窕假想,骗个高官门第公子哥上了拉到。我跟你呢,尽释前嫌老死不相往来,也别唧唧歪歪了,好合好散,对大家都好。

相比如今离婚的反目成仇,争产不休,唐朝的《休放妻书》语气温柔,遣词风雅,好和好散。没有你死我活的诅咒,反倒是祝愿妻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日觅得富贵佳偶。离婚后男方要负担女方三年衣粮,还“伏愿娘子千秋万岁”,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从这份唐朝离婚协议书函,让人感受到了唐人的包容与温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6 07: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天机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843596/answer/1545288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来一张建国后,1952年的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好正式。


1873年的天作之合

1948年政府操办的


1948年天津市发的

清朝结婚证书
如果现在也是八字在结婚证上,我就不弄消毒项目,不弄别的了,专业合八字,呵呵

发布于 2017-03-31

​赞同 8​​2 条评论​分享

​喜欢​
收起​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Chrome

继续











韵文博鉴

​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说到古代的结婚证
很多人应该都会想起那份流传很广的民国结婚证词:
两性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红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再看看那时候的结婚证,有花有鸟,配色和谐,相当的好看。
这导致不少网友表示,要结婚证长这样,那为了收藏也得结回婚啊。
那么在此之前,古人有没有正经的结婚证呢?
今天我们就来818古人的结婚证。
古代的结婚证叫做婚书。和现代的大红本还是有些区别的。
现代的结婚证在结婚前领取,而古代的结婚证,早在订婚时期就签订了,有点类似于双方约定合同,所以古代把婚书也叫婚契。
婚书的雏形出现的很在,早在周朝就有了“民政局”和相关官员,周朝管理婚姻事物的职位叫做媒氏,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给结婚的新人,颁发结婚证书。
但这一时期的结婚证,只是表达了一个仪式感,没啥法律效力。
婚书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得到唐朝。
《唐律》中明确规定,男女缔结婚姻,两家需互报婚书。
这项规定一出,之后的宋元明清,这项律条都没有改动,婚书也因此成为古代结婚必须履行的手续。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唐代中后期张敖编撰 《新集吉凶书仪》抄本(局部)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是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婚书一共有两份,一个是正书,一个是别纸。
正书又有两份,一份是男方请求婚姻的通婚书,另一份是女方允诺的答婚书,有点“娘子!”“啊哈~”的感觉相,一问一答有来有回
正书都用楷书书写,写成两纸,前面标明日期,前后都有“顿首”或“白”这样的书信格式用语。内容多是一些套话客气话。
别纸才是婚书的主体,主要记录了男女双方各自的真实情况。从生辰八字到父母祖辈从事的工作,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比查户口还详细。
婚书一旦写定,就得到了认可,具有了法律效力,就不允许反悔了。
不少人觉得这样挺好的,结婚还有保障,免得有渣男随意抛妻弃子,其实过于天真了,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环境下,婚书恰恰暴露了女子在婚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因为婚书一旦订立,女方就没有了毁约权。
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女方仅仅毁约而没 有许婚他人,官府要杖责女方六十大板,依然维护原来婚约;解除婚约而且别许他人的,要杖责一百;如果女方别许他人且已经成婚者,得服一年半劳役。”
但对男方就不同了,男方要想解除婚约,只要提请官府,放弃聘礼即可。
所以结婚证不同于现代,并不是一种权利平等的证书,它更多的保护了男性在婚姻里的利益。
到了宋代,婚书作为婚姻程序中往来之礼书开始被普遍使用。
《东京梦华录·娶妇》中对婚书的记载非常详细,东京城里“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
不同于唐代婚书的朴素,宋代婚书更加雅致,别具一格。宋人婚书采用的是叠幅形式的书启,称“叠幅启”,三幅为三纸,叠放一起


婚启三幅式,其中第一幅、第二幅用来寒暄问候、祝颂,而且辞令随季节变迁,略有不同。
婚启的第三幅才是真正表达通婚意愿的婚书。第三幅启中以“某郡某官( 称呼) 以第几院令爱小娘子与某某男某缔亲”字句正式写明婚姻双方基本情况。
宋朝的婚书,非常含蓄有礼:
1.您好啊
2.最近下雪了感觉很美
3.结婚吧!
宋代婚书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在婚书中运用典故。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宋人刘宰在《漫塘集》中有一个诸葛家与蔡家的婚书:
起草庐之顾,赫奕家声; 分藜杖之光,寂寥世裔。(《定诸葛氏》)
传中郎之业,夙仰名门; 校东观之书,有惭末裔。( 《回蔡氏定礼》)
在这里,刘宰对女方诸葛氏用了诸葛亮的典故,男方蔡氏则用了蔡邕的典故,对自己的刘姓使用了“东观校书”、“藜杖”等语,用的是汉代刘向校书的典故。
清代官方也颁发过结婚证,当时称为“龙凤帖”。男女订亲之后的,双方要去当地县衙领取龙凤官帖。
△清代《鸳鸯礼书》(局部)
帖上要填写订婚人姓名、年庚,并填写双方家长、主婚人以及媒人的姓名,而且所有人都要签字画押。
之后,还要纳税交款。这可能就是最早的结婚证费用了。
经过官府认可,盖上公章大印,这桩婚姻就获得了合法性。然后,双方选择吉日良辰,举行换帖仪式。
不过可惜的是,婚书大多是纸质,所以留下的文物不多,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大多是民国时期的一些结婚证书。
△民国 浙江省鄞县结婚证书
△民国 江苏省吴江县结婚证书
△民国婚书(1926年)
△民国婚书(1948年)
——————————————————————————————————————
文物加上新啦!
台北故宫《富贵花狸图》
来吸北宋的猫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6 07: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你一定看过这些写在过去婚书上的美好誓言。结婚证书作为两人缔结为夫妻的法律文书,在不同时代均带着浓郁的时代色彩。翻阅不同时代的婚书,见证一段段美好的爱情和姻缘。


清代最长的婚书有一米长

古代没有结婚证,而是称之为“婚书”,也称“许婚契约”“龙凤帖”等。婚书始于周代,早年间为手写,书于竹简上。但由于西周“礼不下庶人”的礼治秩序,并未将民间婚书划入该范围,因此现一般认为最早的民间婚书始于唐代,这个观点与唐朝的法律条文相适应。

婚书一旦缔结即得到民间和官方的认可,即具有了法律效力。目前发现的最早可考的婚书出现在1900年发现的《敦煌宝藏》中,其中记载了婚书程式。男家礼请的称“通婚书”,女家许诺的称“答婚书”,正书之外又各附“别纸”,正书多为虚文套语,而别纸则写具体内容,如主婚人与定婚人的关系,男女名字及年龄,求婚及许婚的表示。


清代《鸳鸯礼书》(局部)

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对对方的溢美之词占据了很大篇幅,及至清代趋向简化,显示出人们对于婚姻从注重形式向重实质的转变。婚书上开列男方(乾造)女方(坤造)的“八字”,这就是联姻的凭证。大户人家用的婚书多为定做,一张宣纸大小,而且用全帖(八折帖);小户人家多自制,尺幅较小。婚书上多写“天地储祯,阴阳媲美,关雎叶乐,永偕伉俪”这样的句子,而上面的书法笔迹都是由身份较高的族中长辈所写。

福建民间收藏家蔡其呈收藏了一份一米长的结婚证,这是目前发现的古代最长的结婚证。资料显示,这份结婚证缔结于清光绪十四年,结婚日期是四月十三日。婚书的底色是桃红色,上面画着中国传统的“龙凤呈祥”,扉页竖排写着“夫妇齐眉”,结婚的时日则以“乾造”和“坤造”表示。其实这并不能算法律意义上的结婚证,这仅是亲家之间的凭证。

民国婚书不吝美好的语言

到了民国时期,结婚证文本图案显得富贵而有诗意。这时的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版幅缩减到了两张16 开纸张大小,质地也由宣纸拓展为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婚书上的图案则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元素,比如比翼双飞、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也有表示个性的山水风景和洋气的小天使,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


民国婚书(1926年)

这一时期婚书上的美好誓言屡屡被人们提及。比如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结婚证书上的结婚誓言:“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名人之外,当时平凡人家盛传的版本也自有感人之处,如“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这些美好的语言、动人的表达,直至今日也依然有很多人津津乐道。


1940年的官制婚书

民国十九年(1940 年)五月,国民政府颁布《各省市发售官制婚书章程》还规定了婚书的颁发流程和价格:“官制婚书每份售国币一元,另照章购贴印花税票四角”,还规定必须购置官制婚书,如果没有使用一经查出,“除按漏贴印花税票处罚外,仍应照购。”

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结婚证

结婚证彰显着婚姻生活的时代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发的婚姻法律文书上统一使用“结婚证”三个字。据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结婚证上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也注明了颁发机关;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可以看出新人本身和婚姻法律在夫妻关系中有了更高的地位;婚书尺寸也进一步缩小。


1956年的结婚证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证变为折叠式,有封面和内里,封面是毛主席身穿军装的头像、红旗,内页上还印有当时时代的口号,如“勤俭持家、勤俭建国”“为人民服务”“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等。有一段时期,“毛主席语录”和“勤俭节约、计划生育”的水印成了标配,“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占到了婚书面积的一半。


1973年的结婚证

改革开放以后,结婚证回归到法律文书的本质,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结婚证制作开始精良起来,夫妻双方的照片贴在了证件上,标注夫妻的年龄,突出证书的法律程序。直到1994年,民政部在全国统一了婚姻登记证的使用,即“护照式”结婚证。2004 年改版后,由大红色改为枣红色封面,文字烫金,并将竖排版改为横排版,内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印章。


末代皇帝溥仪和李淑贤的结婚证

这些历史演变说明,结婚证本身也是婚姻各方主体、礼法秩序演变、不同时代特点和国家法律发展状况的见证与写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6 07: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培哲 | 2020-8-26 07: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C。清朝! 有史记载的bai、由官方颁发的du结婚证,最早出现在清代,称为“zhi龙凤帖”。男女dao订亲之后的7~10天,双方去当地县衙领取龙凤官帖,遵章纳税交款。帖上要填写定婚人姓名、年庚,并填写双方家长、主婚人和媒人的姓名,而且均需签押、盖章,以示郑重。经官府认可,盖上公章大印,证明婚姻已经取得合法手续。然后,选择吉日良辰,进行换帖仪式。之后,太平天国时期出现过名为“合挥”的结婚证。其形式与清代差不多,这个时期的结婚证与以后的结婚证有非常相似的一点,那就是从民间私约上升为由官方收费发放。相比,这时的结婚证更具有契约性和合法性。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提倡男女平等的民主主义,所以,结婚证更具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策划:159.21.654321
    运营:182.62.654321
    量身定制创意文旅
    文娱赋能品牌经营
    
    时代.背景  
    浴场更像是电影片场   
    穿越回唐朝   
    穿越回三国   
    影视剧背景   
    
    人物.角色   
    人生不止一面   
    基础角色任选   
    影视角色演绎   
    明星角色梦圆   
    
    场景.剧情   
    浴场送来都是社交场   
    360度网红场景   
    22部影视剧情   
    明星陪您互动   
    
    主题.内容   
    主题性感内容丰满   
    12个经典主题   
    90项文娱服务   
    每个人都是导演   
    
    培哲.文旅   
    设计策划文旅项目   
    温泉.洗浴.酒店   
    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   
    餐饮.乐园.景点   
    
  

  沪ICP备14047490号-19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330号  

© 2005-2024 培哲® | 量身定制创新文旅全方位解决方案 / 
大唐浴乐园®三国浴乐园®穿越旅行团®均为公司注册商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