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死前为什么不杀掉武则天?

[复制链接]
查看21796 | 回复0 | 2020-11-30 15: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梁山微木说历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799899/answer/15479088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能预警,本文很长很长。
最主要原因是李治的儿子们不争气,李治也没有办法,如果大家是李治,大家也不会杀武则天。
等大家看完李治最后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大家就明白了。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1、费尽心机,李治血脉压制武则天
2、李弘暴死,武则天杀害亲儿子?
3、李贤被废,武则天不仅杀了亲儿子,还有亲孙子!
4、晚节不保,李治不顾百姓死活终驾崩

一、费尽心机,李治血脉压制武则天
实际上,从武则天当上皇后的655年开始,一直到674年左右,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都堪称一代忍者神女。
这20年里,大唐的宰相你来我往换了将近20个,但是换来换去,武则天的死党只有两个:许敬宗和李义府。而李义府663年就被贬到了四川,许敬宗670年就退了休。其他10几个宰相,全是李治的人。
这20年里,大唐军队的高层换了一轮又一轮,但换来换去全都是李治一手提拔上来的名将: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薛仁贵。而且刘仁轨还是李义府的死对头,裴行俭更是直接反对武则天。
反观武则天的娘家人,武元爽、武元庆、武惟良、武怀运、贺兰氏,贺兰敏之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670年的时候,武则天基本就裸奔了,周围已经没有自己人帮他了。
为了尽快给自己找几个扛锅小能手,武则天不得不把俩精神小伙武三思和武承嗣从老少边穷地区召回了京城。
这俩小伙的老爹分别叫武元庆和武元爽,都是武则天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是这俩哥哥都是标准的王八蛋,喜欢踹寡妇门,刨绝户坟。
当年武士彠死了以后,他们就天天联合起来踹继母杨寡妇的门。杨寡妇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武则天等三个女儿离家出走,到长安到长漂去了。
这件事给小小的武则天留下了无法磨灭的阴影,所以她刚刚当上皇后,就把武元庆和武元爽兄弟俩分别贬到了广西的山里看动物世界,海南的三亚研究蚊子。没曾想,这俩哥们的身体素质也很差,没过多久,就病死在了当地。
武三思和武承嗣虽然是俩王八蛋哥哥的儿子,但是毛豆子烧豆腐——-好歹也是自己人,没人可用的武则天只好这么将就着用上了。
不过李治和以前一样时刻压制着武则天,并没有给武三思和武承嗣多大的权力,一个做了右卫将军,属于禁军的一个头头;一个做了秘书监,相当于大唐的图书馆馆长。
至于许敬宗辞职以后的宰相位置,李治则全部换成了自己人,像著名的大画家阎立本以及后来反对武则天的郝处俊,都是在这个时期当上的宰相。
武则天对此很不满意。如果一般的女人,这时候肯定会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让李治安排个自己人不可。
但是,年近50岁的武则天早已经参透了权力的真谛,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向李治提出过宰相位置的要求。因为她深刻的知道有些东西,只能别人给,不能伸手要,否则你就是别有用心。
就像《雍正王朝》里的首席谋士加隐藏编辑邬先生所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好好看看这句话吧,多少人因为参透了这句话,而功成名就,比如现在的另外一个ze天。又有多少人因为不知道这句话,而身败名裂。

但是,就像永不称霸和积极有为并不矛盾一样,不争不抢也不代表没有作为。武则天虽然没有要求李治提拔自己人当宰相,但她却想让李治提拔了一下自己。
按照一般的提拔程序,皇后的上面就是皇太后,武则天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不过武则天想这样升的话有一点小小的困难,因为这需要李治提前退休,或者提前去和黑白无常斗地主,显然李治一直都没有这样做的打算。
面对这道似乎无法破解的难题,武则天用她绝顶聪明的政治智慧,硬是在没路的地方搞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改名。把李治从皇帝改成天皇,把自己从皇后改成天后。
我们现在看起来,这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自嗨游戏而已,你就算是改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对现实生活也没有一点卵用。
但是,对古人来说,尤其是统治者来说,天皇与皇帝、天后与皇后代表的意义就完全不相同了。
首先,最高统称的名字可不是乱改的。夏朝老大称“后”,商朝老大称“帝”,周朝天子称“王”。战国诸侯擅自称王以后,把周天子尊为了“天王”。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
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到现在将近1000年了,你现在又改名字到底啥意思?想和夏商周一样改朝换代?
另外,今天能开创先河称天后,明天就能开创先河称皇帝。惯例这东西,就是用来打破的,有了第一次,第二次阻力就会变小。
其次,改名字还能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就是李治对武则天依旧深信不疑,虽然没有让武则天的人当宰相,但是武则天依然是李治的贴心宝贝,愿意为她打破先例,不顾世人眼光。
最后,古人是非常迷信的,名字要与八字、五行相匹配,改名字就意味着改运气。“则天”两个字意思是“以天为法,治理天下”,所以武则天对这个“天”字格外的迷信,认为能给她带来好运气。现在她准备叫天后,以后她当了皇帝,第一个年号叫“天授”,在洛阳建的一个大宫殿叫作“通天宫”。
大家不必笑话迷信,我们就多说两句迷信这件事,大家就懂为啥了。
估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迷信?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迷信主要来源于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太大。
做生意的老板为啥那么爱烧香,因为很多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钱是怎么赚的,以及怎么没的。
可能今天他的公司还是半死不活,明天不知道为啥来了个大客户,公司就活了。

同样,今天的他还是挥金如土,明天指不定他就要遭了大殃。

合作伙伴跑路怎么办?贵人被双规怎么办?员工出事了怎么办?工厂着火了怎么办?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让他天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这才导致他一天不祈祷,心里就不踏实。
同理,为啥当官的人爱看风水?值夜班的医生爱拜夜班之神?甚至程序员也要让大师给主机开光,保佑永不宕机?
就是因为影响官员升迁的因素太多太多,虽然他们很努力,但是领导的品味捉摸不定,结果太不可控。
就是因为病人在夜晚的突发情况太多太多,但是值夜班的医生又太少太少,很多时候夜班医生手忙脚乱也很难应对。

就是因为几十万条代码下来太过复杂,能不能正常运行程序员心里根本没谱。

所以,不必笑话这些迷信的人,只是大家没有走到那一步而已,你要天天高考,保证你也会天天祈求:考的全会,蒙的全对。
当然至于迷信对不对,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信者恒信,不信者看看就好。扯的太远了,我们继续说回武则天。
确定要把皇帝、皇后改成天皇、天后以后,为了保证李治不会拒绝自己,武则天又把这个上市计划书好好的包装了一下。
她把李治的七辈祖宗,全给请了出来。要把他们追封为神皇帝、光皇帝、神皇后、德皇后等等。总之,只要是牛气哄哄的称谓,一个不留的全给怼上了。
最后,才轮到了李治和自己,至于他俩为啥叫天皇和天后,她也给出了充分的理由——避讳。祖宗叫皇帝,你好意思也叫皇帝,不得避避违?
李治听武则天这么一忽悠,顿时也心动了。一分钱不用花,能给自己升级,能给祖宗长脸,还能哄老婆开心,一箭三雕的事为啥不干。

所以,674年中秋节,李治就下诏把自己变成了天皇,武则天变成了天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上元。
多说一句,日本的老大叫天皇,就是这个时候从唐朝引进的。
没想到计划如此顺利,压抑了几年的武则天非常的高兴。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前方等着她,因为紧接着李治就办了两件让武则天吃绿头苍蝇的大事件。
当年9月7日,也就是武则天称天后的20多天之后。李治突然下诏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把他的尸体从今天的贵州运回了长安,陪葬在了李世民的墓旁,并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翼继承了赵公爵位。
15年了,长孙无忌的冤情终于得到了平反,但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件事无异于晴天霹雳,当年可是自己一手整死的长孙无忌啊。
这到底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帝王之术,还是李治准备踢开自己?前几天还在高兴的武则天,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多年隐忍的经验告诉她,越是这种危急的时刻,越是不能着急,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等,等李治的下一步计划。
很不幸,她并没有等待多久。几个月后,李治就亮出了他的底牌。
第二年3月的一天,凌晨5点,朝会和往常一样如期举行。李治拖着疲惫的身体,听了两个小时的工作汇报,哪里又有了旱灾,哪里又有人造反,哪里又需要增兵,总之烦心事一件又一件,听得他脑袋嗡嗡直响。
好不容易熬到了7点,大臣们终于安静了下来。因为按照惯例,这时候皇帝就应该宣布下班,让大家去吃个工作餐(廊下餐),然后回家睡个回笼觉了。
可是今天李治却打算做个黑心老板,眼看时间已到,他不但没有宣布散朝,还扔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朕风疾(高血压)越来越重,想让天后全权处理军国大事,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简直就是粪坑里丢炸弹,刚刚还饥肠辘辘、昏昏欲睡的大臣们,瞬间像苍蝇一样吵成了一团。
虽然从10年前开始,大家就已经习惯了李治坐镇于前,武则天垂帘于后的二圣临朝。但是,朝堂之上好歹还有个帘子遮住武则天,并且朝政大权还掌握在李治的手中。
如今皇帝还没有崩,却要把大权交出去,万一这浓眉大眼的女人造反怎么办?
退一步讲,太子李弘已经23岁了,李家的天下不交给太子,却要交给一个女人,以后还会是你李家的天下?
大臣们越来越激动,越吵越厉害,没过一会朝堂之上就变成了菜市场。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吵归吵,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直接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反对武则天的下场大家都已经看到了,长孙无忌死了,褚遂良死了,上官仪死了,反正是你李家的天下,崽卖爷田不心疼,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又不是不能过。
看到这个场景,李治也有点蒙了。他本来只是想让大臣们陪他演一场双簧而已,自己充当好人,让大臣们充当坏人。
当年杀哥哥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干的,他装仁慈,让大臣们当坏人;杀长孙无忌的时候,他也是这么干的,他当好人,让许敬宗当坏人。现在突然没人愿意陪他演了,这实在让人有点尴尬。于是,他紧皱着眉头,扫向了在坐的几位宰相。
看着李治尿急般的表情,宰相们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如果陛下真的是要把大权交给武则天,前段时间怎么会给长孙无忌平反?
但是,大伙依旧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最后还是年近70的宰相郝处俊忍不住站了出来,逮着李治又是一通怼。为啥用个又字呢?因为这位老大爷之前已经怼过李治好几次了。
当年李治要吃长生药,这位老大爷说,以前你爹吃胡人的长生药没有用,临死的时候,想治胡人的罪,但又怕被胡人笑话,这事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咋还想学你爹?
当年李治让俩孩子比赛谁的本领大,这位老大爷说,孩子那么小,性格还没有养成,应该培养推梨让枣,而不是争强好胜,以后兄弟不和可咋办?
李治不是糊涂蛋,自然知道郝处俊是忠臣,所以郝处俊越是怼他,他就越是给郝处俊升官。这次看到郝处俊又站了出来,李治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郝处俊也没有辜负李治的期望,那张嘴就跟加特林机枪一样突突突的火星直冒。
他先是从天道的角度,论证了不能把大权交给武则天:天子理阳道,皇后理阴德,你把权力给天后,就是阴阳不分,老天爷都不愿意;
接着他又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不能让皇后临朝:当年曹丕专门发布命令,即便皇子年幼,也不许皇后临朝,就是为了避免像东汉那样外戚专权,你咋连曹丕都不如呢?
最后他又从祖宗的角度,论证了如果把大权交给皇后,就是不忠不孝:大唐的天下是你爷和你爹打下的,又不是你的天下,你就是传给后世的中间人而已,你有啥权力把天下送给外姓人?
看到郝处俊敢这么怼皇帝,中书侍郎李义琰也义愤填膺的站了出来,举双手表示赞同。
这一番话虽然怼得李治很没有面子,尤其是最后几句,简直就是在打李治的脸,但是李治仍然很开心。5个月之后,李治就把郝处俊升为了中书令,一年之后,又把李义琰升为了正宰相。
下朝之后,李治装作很痛苦地向武则天坦白了:小天啊,不是我不想给你权力,是大臣们不愿意啊。但是,我实在扛不住了,等太子李弘的身体好一点,把皇位禅让给他,咱俩好好养老得了。
绕了一大圈,原来在这里等着自己呢。武则天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治是在下一盘巨大无比的棋。
他先是借助日食、旱灾等天机,把武则天的人一撸到底,宰相全部换成了他的人。然后他又顺水推舟,给武则天了一根虚头巴脑的天后胡萝卜。

接着又是一套组合拳,先为长孙无忌平反,让大臣们看到他对武则天的真正态度,再假模假样的要把权力让给武则天,其实只是想借大臣们的嘴,达成最后的目的——为太子李弘接班铺平道路。
好一局请君入瓮,好一个借刀杀人。
虽然李弘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是早已对权力走火入魔的武则天依然对此十分的愤怒。
如果李治为帝,她可以二圣临朝间接执掌大权;但如果李弘为帝,作为皇太后的她,根本不可能临朝听政。到时候不仅李治和李弘不会允许,大臣们和李弘的太子妃也不会允许。如果就此丢掉了权力,这20年来的隐忍怎么办?
所以武则天对此极其的愤怒,极其的不甘。

但是,此时此刻就算是打掉了牙她也得往肚子里吞,因为弱者在强者面前,很多时候其实没得选
不过和上一次将皇后变为天后一样,武则天隐忍之中,仍然选择了最卑微的曲线救国。既然宰相都反对自己,既然宰相里没有自己人,那就想法办去削弱宰相的权威吧。
很快,她就召集了一大批学士,如元万顷(就是李绩灭高句丽时,写檄文骂对方猪头,不知道守鸭绿江,结果被贬的那位仁兄)、刘祎之(未来的宰相)等人,让他们撰写《臣轨》《列女传》等书籍。
看书的名字就知道,这又是在拍李治的马屁,《臣轨》讲的是臣子爱国、忠君之道,《列女传》歌颂的是女人相夫教子,仁爱持家的品德,像《孟母三迁》就出自这里。
武则天的意思很简单,我知道你在防着我,其实你不用防,作为臣子,我忠君爱国,作为老婆我仁爱持家。
不过以上只是表面的意思,私下里武则天却给这批学士了很多特权,例如特许他们从玄武门出入皇宫,因为玄武门在北边,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北门学士。另外,她又密令这批学者参加朝廷的议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这些小动作,自然没有逃过李治的眼睛。不过他并没有制止武则天,因为他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群北门学士,你们议你们的事,我是永远也不会提拔你们的。
武则天又一次陷入了困局,无论她如何努力,无论她如何拍马屁,李治压制她的行为始终不变。
如果事情就按此发展下去,李治身体越来越差,太子李弘身体越来越好,李治活着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李弘,历史上就不可能有武则天称帝这回事了。
但历史的精彩之处在于,他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就在武则天被一直压制,觉得大势已去,不可挽回的两个月之后,突然传来了一个惊天的“大好消息”——太子李弘死了。

二、李弘暴死李弘暴死,武则天杀害亲儿子?
太子李弘,是李治和武则天偷情的结果,651年在感业寺里发育成人,652年在皇宫中出生。
刚开始武则天很喜欢这个儿子,就是因为有了李弘,她才能在很短时间内,从尼姑变成了昭仪,又从昭仪变成了皇后。当年李治废王皇后的一个重要借口就是王皇后没有儿子,但是武则天有。
李治也很喜欢李弘,因为李弘简直就是李治的迷你版,也是一个性格温和的超级暖男。
李治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孝顺很重要(好像大部分小孩都知道孝顺,长大后慢慢就变了),他曾对李世民说:孝就是始于孝敬父母,中于忠君爱国,终于修身养性。一番话把李世民哄的极为开心。
李弘很小的时候也知道孝顺很重要,老师给他讲《左传》,讲到楚国芈商臣杀了他爹夺取王位的时候,李弘一声接着一声叹,大骂芈商臣太残忍,要求老师给讲别的。
李治10几岁的时候,就知道宽容别人,他刚刚当上太子,就给李世民上书为废掉的两位哥哥求情。
李弘10几岁的时候,也知道宽容别人,671年关中大旱,李治带着武则天到东都洛阳要饭吃的时候,让李弘监国。

李弘突然发现老爹和萧淑妃生的两位女儿,竟然被幽禁了将近20年,他十分的震惊,急忙上书给两位姐姐求情,希望她们能嫁个好人家。
除此之外,李弘比李治还要更仁慈一些。当时唐朝连年打仗,年年征兵,李治规定没有在设定期限内报到的士兵,不问原因,全部处死,家人全部充官为奴。哪怕你是生病了,腿瘸了,山洪爆发挡住去路了,简直和当年的秦始皇有的一比。
李弘知道后,认为这制度很不合理,很不人性,就要求老爹修改法律、兼顾实情,去掉连坐。
人们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李弘不仅像自己,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治当然是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从李弘8岁开始,李治就特别注意锻炼他的执政能力,之后的15年里让他监国了7次。
但可惜的是,天不助唐啊,这么好的儿子偏偏还继承了李治有病的传统。
李弘从小身体就很弱,跟吉娃娃差不多,稍微长大一点还没来得及得高血压,就不幸得了肺结核。1952年之前,肺结核就是不治之症,古人吃了上千年的人血馒头,一点卵用也没有。大家有空可以看看电影《细伟》,讲的就是肺结核病,段奕宏演技爆表,让人又心疼又感慨。



等到671年以后,李弘的病情就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最后几次监国,国家大事,他基本都交给了心腹去做。
这种身体素质明显不适合当接班人,李弘要真的当上了皇帝,以后大权估计也会旁落。
但是李治可能觉得这孩子身体素质即便再差,肯定也要死在自己后面,所以就有了我们上一集讲的,费尽心机为李弘接班铺路。
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两个月之后(675年5月),李弘就突然在洛阳的合璧宫绮云殿薨了。
关于李弘的死,史书上有三种不同的记载:
第一种以《唐历》、《新唐书》和《唐会要》为代表,确定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死的:“从幸合璧宫,遇鸩薨”。
第二种以《唐实录》和《旧唐书》为代表,确定李弘是自己得病死的:“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

另外,《旧唐书》还附上了李治亲笔写的悼文,里面说李弘本来就有病,听说自己要将皇位禅让给他,一激动就哭了,一哭便旧病复发死了:“既承朕命,掩欻(这个奇怪的字念chua,欻的一声,什么掉地上了)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
第三种以《资治通鉴》为代表,司马大叔也不确定李弘怎么死的:“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
如今1000多年过去了,有人坚信《新唐书》认为李弘就是被武则天毒死的,原因大概有两个:
1、671年李弘监国的时候,让萧淑妃的两个女儿改嫁,触犯了睚眦必报的武则天,所以武则天从此恨上了李弘。
2、李治一旦禅让皇位给李弘,李弘必须要让自己的班底接权,武则天的权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她狗急跳墙,残忍杀子。
也有人坚信不是武则天杀的李弘,原因大概有两个:
1、后来徐敬业造反,谋士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里面到处给武则天泼脏水,说她杀了姐姐和兄弟,李治和老妈,“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但是偏偏就没有说杀儿子这件事。
2、《唐实录》、《旧唐书》成书较早,里面没有记载武则天杀李弘,成书较晚的《新唐书》却言之凿凿。《新唐书》参考的第一手资料肯定不如《旧唐书》,所以《旧唐书》更可信。
说实话,以上两种分析,都挺有道理,因为都有史料当佐证。但是也挺没道理的,因为用一种史料反驳另一种史料,说服力真的不太够。
所以,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他的死因肯定还会一直争论下去,大家觉得哪个可信就信哪个吧,没有对错之分。
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认为,武则天有杀李弘的动机,因为李弘如果登基,武则天的权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另外,武则天也能下得去手,因为这个女人极其自私,极其狠毒,属于那种“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型人格,堪称历史上的一朵大奇葩。

后面我们讲到她滥杀自己人的时候,大家就会明白什么叫做蛇蝎心肠,什么叫做畜生不如了。
不过,尽管武则天有杀李弘的动机和心肠,但我认为李弘不是她杀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自相矛盾,但其实不然。
每个人都有发财的动机,但并不代表每个人真的会发财,因为不一定有那能力和运气。同样,武则天有杀李弘的动机,也不代表她会杀李弘。
咱们抛开史料不谈,只从医学和常识的角度看,就会发现武则天毒杀李弘这件事真的有点不靠谱。
1、古代的毒药并不像现在的毒药那样,可以做到纯度很高,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当中。
史书中所说的鸩,指的是一种毒鸟,据考证就是现在的蛇雕。因为这雕喜欢吃毒蛇、蜥蜴等乱七八糟的玩意,所以古人认为它羽毛有剧毒。谁只要被这羽毛划拉一下,或者喝了它泡过的水立马就会五脏俱烂,地下见阎王。


但实际上,蛇雕根本没有毒,你就是一手拿着它的羽毛当扇子,一手往它的肉上洒辣椒和孜然,天天烤雕肉吃也不会中毒,相反还会越吃越香,吃了还想吃。只要警察不抓你,一般人吃到八九十岁才会慢性中毒而死。
古人下毒,一般用的都是汞、砷(砒霜)等重金属,或者乌头、及已、钩吻(断肠草)等植物。

但是由于古人提纯的又技术不高,一般人吃了毒药不会立刻死,往往要折腾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会彻底报销。例如《唐本草》据记载,断肠草这种药,听起很厉害,但实际上吃了它一般七八个小时以后才会挂。
再例如东权的外戚梁冀,毒杀9岁汉质帝刘缵(zuǎn)的时候,刘缵就折腾了好半天才挂掉,并且他死之前还把太尉李固召进了宫中,让李固喂他水喝。但是梁冀害怕皇帝喝了水,一时半会死不了,所以坚决不给水,汉质帝这才扛不住,过了一会挂掉了。
李弘虽然身体弱,但谁也不能保证他吃了毒药,就会立刻死啊,万一没有马上死,折腾几个小时怎么办?
当时李弘和李治都住在洛阳的合璧宫,哪怕只有一个小时,李治也肯定会知道自己的儿子要死了。到时候李治到现场看见儿子一边喊着有毒,一边口吐白沫,你说武则天尴尬不尴尬?
再说了,人喝了毒药是能感受出来的,口渴、头疼、恶心,肚疼,李弘再傻也知道大喊几声有毒,太子身边的人都是他自己的心腹,这么大的动静,这群人只要不是一群猪,那也会知道太子是被毒死的。
2、古代的医生不是傻子,一个人是不是被毒死的,医生基本能看得出来。
宋代时候,法医的鼻祖宋慈在《洗冤集录》里记载:
“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或有翻吐,或吐不绝,仍须于衣服上寻余药,及死尸坐处寻药物器皿之类……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再用皂角水揩洗,其色不去。”。
宋慈所说,在现代人看来,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

但这不能怪宋慈,不是人家业务水平不行,而是因为现在毒药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导致很多人中毒的时候,并不像《洗冤集录》所说。

但是古代也就那几种毒药,人中毒后大部分还真的如宋慈所说。
虽然当时还没有《洗冤集录》,但宋慈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编写的《洗冤集录》,唐朝时候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记载。不然唐朝的御医都可以滚回家,吃干饭去了。
李治那么喜欢李弘,李弘突然死了,没有验尸就下葬,基本没有这个可能。验尸官验不出来,基本也没有可能。

所以,李治在亲笔写的悼文中说李弘是因为肺痨加重死的,应该比较靠谱。
当然,以上只是我没有任何依据的瞎猜瞎想,只能作为参考,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一起探讨。
总之,李弘的死对李治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他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用史无前例的哀荣表达了自己对李弘的思念,他把这个没有当过一天皇帝的儿子追赠为了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的礼仪埋在了唐恭陵,百官为之服丧三十六日。
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纵观李弘的一生,无愧于这个谥号。
因为李弘没有儿子,后来武则天还把孙子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过继给了李弘当儿子,继其香火。
但比起李治的悲痛而言,李弘的死对大唐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不仅让李治费尽心机下的一盘大棋化为了乌有,还改变了大唐的权力结构。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儿子,能让李治放下所有的戒心,甚至萌生禅让的想法。

随着李治身体状况的不断恶化,他原来对武则天的戒心,终于开始不断松懈;原来油泼不进的宰相位置,也被逼无奈地向武则天打开了一条缝隙。
大唐的忠臣以及皇族们,从这一刻开始,已经半只脚踏入了地狱之门。

另外半只脚也将在下一集中,随着另外一个太子李贤的被废,而彻底地沦陷。
武则天也将露出真正的面目,没有任何争议的对亲生儿子亮起了屠刀。
三、李贤被废,武则天不仅杀了亲儿子,还有亲孙子!太子李弘死后,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很快入主了东宫。
这时候李贤刚刚20岁,与死去的哥哥相比,他不仅身强体壮,而且还极为聪明。《尚书》、《论语》几乎过目不忘,从小就受到了李治的特别喜爱。
上好的出身加上高人一等的智商,造就了他颇为强势的性格,从小他就喜欢和人一争高低。12岁那年,他和三弟李显比赛斗鸡,还特意让16岁的幕僚王勃写了一篇500多字的战书——《檄英王鸡》。
没错,这里的王勃就是初唐四杰,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那个王勃。这篇战书虽然写的是斗鸡,但是仍然文采飞扬,一气呵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看一看。
不过年轻气盛的王勃,还在战书的结尾写了这么几句话:
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
啥意思呢?里面包含了一个成语“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句话出自李贤过目不忘的《尚书》,表面意思是谁家的母鸡在清晨打鸣,谁家就要完蛋,但从古至今大家都拿它去讽刺女人掌权。
如果放在平时,这句话也没啥大不了。但是当时李治和武则天,刚刚杀了上官仪又到泰山封禅了一圈,还搞了个二圣临朝。如此敏感的时刻,这句话性质完全就不一样了。
斗鸡就斗鸡,斗的是公鸡,和母鸡有毛线关系?你不是在讽刺当局,你是在干啥?
所以,这个战书被告发之后,李治大怒不已。可是他又不好意思说王勃是在讽刺自己。大唐不是大清,皇帝们对自己的文化还是很自信的,没有搞文字狱的传统。
最后李治只好以挑拨二王相争为借口,把王勃逐出了王府。数年之后,王勃因为私杀官奴再度被贬,后来又到如今的越南看望同样被贬的父亲,回来的路上,不幸在南海溺水身亡,年仅26岁。
鸡没斗成,小伙伴先斗没了,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可是李贤并没有领会父亲的意思,儒家思想早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在他看来《尚书》是圣贤之书,不会有错,牝鸡司晨就是祸国殃民的开始,尽管这只鸡是他妈。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每次看到母亲对大臣们指手划脚,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时候,内心深处的厌恶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把权力给母亲,而不是哥哥、自己亦或者弟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反感开始越来越强。
但无奈的是,他只是一个老二,从出生的那天起,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就是为病怏怏的哥哥所准备的。他没有资格去质问父亲,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675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对于李治来说,李弘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20多年的辛勤培育毁于一旦。但对于李贤而言,哥哥的死尽管令人悲痛,可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所以刚刚入主东宫,他就决定大干一场。他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改变牝鸡司晨的局面,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李治刚把李贤立为太子,紧接着就把当朝的几个宰相,如刘仁轨、戴至德、郝处俊、李义琰等人全部挂上了东宫的官职,随后他就带着武则天去了洛阳、汝州泡温泉去了,让李贤独自坐镇长安大展拳脚。
从这些安排上我们就能看出,李治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让李贤尽快把宰相们培养成自己人,尽快的锻炼执政能力,成长起来,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
李贤自然明白父亲的意思,他马上以彻底为老爹分忧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政治上他培养皇族势力、打压外戚,经济上他坚持对外贸易、预防土地兼并,文化上他又招集了一大批学者,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李贤的执政能力就受到了群臣和李治的五星好评。尤其是李治看了《后汉书》以后,对他更是大加赞赏,亲笔下诏称他:留心政务,抚爱百姓,尽心尽力,为人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李贤仰望苍天,豪情万丈。但他没有注意到的是,此时他的亲生母亲武则天已经露出了杀机。
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虽说母子之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亲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母子之情遇到权力的时候,它就会像玻璃一样不堪一击。
不是亲情太淡薄,而是权力太迷人。
武则天作为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自然不能允许儿子触碰自己的权力。你现在还是一个太子,就敢事事忤逆,你以后当了皇帝,岂不是要把武家的势力铲除殆尽?
另外,你注释什么书不好,偏偏注释《后汉书》?
《后汉书》写的是东汉195年的历史,东汉最大的特点是啥?就是连续六个太后临朝,外戚势力大到杀皇帝、废皇帝跟玩一样,你注释这个到底什么意思?
更让武则天气愤的是,偏偏老公李治又很喜欢这本书,明摆着就是两个同姓人在欺负一个外姓人。
很快武则天就让北门学士编写了两本书送给了李贤,一本是《少阳政范》,少阳是东宫的意思,政范是如何处理政事的意思。两个连起来,就是说老娘在政治上对你很不满,你得赶紧改。
另一本书是《孝子传》,这个好理解,就是说李贤不孝顺,竟然搞《后汉书》诋毁老娘。
李贤收到书之后,当然明白老娘的意思。但是他并没有把武则天的警告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自己践行的是儒家思想,背后又有老爹撑腰,武则天根本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所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李贤依然我行我素,和以前一样,该拉拢的人就拉拢,该打压的势力就打压,完全没有顾及武则天的感受。
李贤的想法的确没错,如果他能像第一次监国那样抚爱百姓,尽心尽力,李治肯定还会继续支持他,武则天的确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他不知道,权力这种东西,就像毒品一样,会迅速地腐蚀掉每一个人,不只是母亲武则天,也包括他自己。
随着大臣和父亲的不断夸赞,随着手中权力的稳固,年轻气盛的李贤很快就被权力腐蚀了。
679年天下再次大旱,关中米价翻倍,李治再次带着武则天离开长安,到东都洛阳就食(也就是要饭吃),令李贤在长安监国。
危机之时,正是李贤好好表现的大好机会,如果他能像第一次一样,赈济百姓,安抚流民,圆满的完成监国任务,必将为他的执政之路,再添一股强大的资本。
但是他却找了一群狐朋狗友天天混在一起。白天看大戏,晚上混夜店,不仅乱搞名媛,还搞起了身边的男人,一个叫赵道生的家奴,也被他整进了被窝。
(时太子颇近声色,与户奴等款狎……伏承北门之内,造作不常,玩好所营,或有烦费。倡优杂伎,不息于前,鼓吹繁声,亟闻于外。兼之仆隶小人,缘此得亲左右)。
当这些消息通过密探,源源不断地传到武则天耳朵里的时候,她大喜过望。四年了,终于等到了扳倒亲生儿子的机会。
随后一条谣言开始在宫中迅速蔓延: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是武顺所生。
这条谣言的意图很明显,首先是要打破李贤的心理防线,让他在惶恐不安中继续犯错。其次是堵住世人的嘴,为以后武则天痛下杀手做理论上的准备。
年轻的李贤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母亲的对手,很快他就真的怀疑起了自己的身份,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惶惶不可终日,进而犯下了更大的错误——私藏盔甲,准备自卫。
其实李贤大可不必惶恐,因为他不可能是武顺的儿子。
如果他是武顺所生,李治为何不愿承认?就因为武顺当时是个寡妇?
从现在的伦理道德上讲,的确有这个可能。但是放在唐朝,尤其是放在当时的老李家,娶人妻、娶小妈、娶儿媳都根本不是一个事儿,哪一样他们家人没有正大光明的干过?
当年李世民和自己的弟媳巢王妃(武则天的堂姐)搞到了一起,生了个李明。后来李世民还想把弟媳转正,李世民也没有不好意思啊。而李贤和他叔叔李明的关系还很好,后来李贤被废,李明还受到了牵连。
更何况李治都把小妈武则天娶了,再娶个寡妇又有何妨?老爹不能办的事自己能办,老爹可以办的事,自己有啥不好意思办的?
再说了,如果李贤真是武顺的儿子,武顺也不会同意把儿子挂在武则天的名下。

当时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也在伺候李治,挂在自己名下如果李治觉得丢人,但是挂在贺兰氏的名下,李治肯定毫无心理压力。这样的话贺兰氏还可以借机转正,这么好的机会,武顺怎么可能愿意错过?
姨和外甥女都是皇帝的老婆,别说放在开放的唐朝了,就是放在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有任何心理压力,大臣们也会觉得理所当然。
所以,隐瞒李贤的身世,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李治不可能也没必要这么干。
就在攻破李贤心理防线的同时,武则天又接连放出了三个大招,对李治发起了心理战。
她先让人把李贤在长安看大戏,混夜店,搞名媛(除了搞男宠,这是必杀技留在后面用)的所作所为,源源不断的汇报给了李治。
刚开始李治并没有过于责怪李贤,年轻人嘛,好玩是本性,总不能因为孩子犯了一次错误就给废了,更何况李贤还是太子。
但是奈何三人成虎,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贤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李治对李贤的态度,也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而就在这时,武则天又放出了第二招。
当时有个叫明崇俨的神棍,装神弄鬼很有一套。当年李治到泰山封禅的时候,有个刺史的女儿快要挂了,看遍了所有的名医都没有一点用,但是明崇俨一通跳大神加上几副中草药就把她给治好了。
李治正在为自己的高血压发愁,听说有这么一号人,大为高兴,就把他叫到了身边。两个人一通侃大山,王八看绿豆,还真对上了眼。
有一年夏天,李治酷热难耐,想来几口雪解解暑。明崇俨大概是掌握了硝石制冰,再把冰打碎变雪的技术,不一会就给李治拿来了一捧雪,并向李治吹牛逼,雪是他跑到几千里之外的阴山挖来的。
李治也没学过化学,所以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就把他升为了正五品上的谏议大夫,并特令他侍奉左右。看来学会数理化,什么时候都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与一般的神棍不同,明崇俨还是一个有理想的神棍。当上谏议大夫之后,他还真的提出了不少建议,当然提建议的手段还是利用跳大神的方法,类似于老天爷想让李治干啥,李治要不干就死全家的那种。
随着病情的恶化,晚年的李治对鬼神这一套深信不疑,最后还和他爹李世民一样,吃起了长生药。所以,无论明崇俨说啥,李治基本就信啥。
这么一个影响力的人,武则天当然不会放过。很早以前,她就偷偷的把明崇俨变成了自己的人。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此时不坑儿子,更等何时?
随后,明崇俨就开始到处散播谣言,说他掐指一算,李贤就是一个混蛋,不堪继承大统,而他的三弟李显长得像李世民,四弟李旦面相最贵。
很快谣言就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放在任何时候,无论是谁说这种话,毫无疑问就是在挑拨父子关系,应当立刻被斩。但出人意料的是,李治听说之后,别说杀明崇俨了,就是一点责怪的意思也没有。
心思缜密的武则天,敏锐的捕捉到了李治态度的变化,开始放出她早已准备好的第三个大招。
而就在此时,又一个惊天的好消息传了过来——明崇俨被人暗杀了。到底是谁杀的明崇俨,李治下令严查了几个月,也没有查到凶手,历史上也没有定论。
但考虑到做案动机以及天衣无缝的能力,当时只有两个人能办到。第一嫌疑人是武则天,因为可以嫁祸给李贤。第二嫌疑人是李贤,因为杀人灭口,以断祸根。
不管是谁杀的吧,反正最高兴的人毫无疑问是武则天。她赶紧借此机会放出了第三个大招:李贤包养男宠赵道生。
唐朝不像汉朝,皇帝包养男宠跟玩似的,唐朝男女关系虽然混乱,但是对男宠这件一直很反感。当年李承乾包养男宠称心,李世民就是大怒不已,不仅将称心给杀了,而且还连杀了东宫的好几个人。
所以,李治知道这件事以后,和他老爹一样,也是大惊失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立刻命令宰相薛元超、裴炎、高智周等人彻查此事。
从这几个人的配置上看,这时候,李治其实仍然不想废了李贤。
薛元超不仅是宰相,当时还是东宫左庶子,如果太子有罪,他也会受到牵连。而且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是李治的心腹。
李治晚年曾非常感慨地对薛元超说过:“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已是君臣。如今三十多年过去,我们都已经老了……遍观史籍,君臣之间能够共终白首的人又有多少?”
高智周的政治立场不详,但是他与郝处俊、来济等人是好朋友。这俩人我们之前都讲过,都是坚定的反武则天一党。而且高智周当时已经78岁了,审定李贤案以后就辞职不干了,所以他不可能去诬陷李贤。
裴炎,680年刚刚被提拔为宰相,谁提拔的不详。这人的政治立场有问题,李治死后,武则天夺取最高权力的时候,他是最大的帮凶之一。
但是,武则天有称帝的苗头以后,他也是的最强硬的反对派。这时候,他有没有投靠武则天,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李治看来,他属于自己人,因为李治死的时候托孤大臣就是他。
可惜的是,偏偏李贤就是犯了错,被查出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李贤的男宠赵道生被人收买,谎称是他刺杀了明崇俨。
其次,搜查队在东宫马房里搜出几百具铠甲,这个不是诬陷,确有其事。
之前我们说过,古代无论是谁私藏铠甲都是重罪。当年李建成私运铠甲,还不是私藏就差点被废,现在李贤竟然私藏铠甲,而且还是在李治和武则天离开长安的敏感时期。
至此,纵有千百张嘴,李贤也难以逃过谋反的罪名了。
看到这种结果,李治顿时血压飙升。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典的明主,他当然知道牝鸡司晨的祸端,可是过去的20多年里,他的身体实在太差了。
他需要人帮助自己。儿子太小靠不住,大臣专权不敢靠,能帮他的只有武则天。为了权力,他不得不饮鸩止渴,走一步算一步。
如今儿子们都长大了,终于能替他分担了。五年前他想提前禅位,可是大儿子李弘突然病死,五年后他以为二儿子李贤已经可以挑起重任,没想到李贤不仅作风腐化,竟然还有了谋反的苗头。
他能怎么办呢?感性告诉他,作为父亲他得原谅李贤。可理性告诉他,作为皇帝他不能这么做。最后,他的感性依旧战胜了理性,忍不住要原谅李贤。
但是武则天又将他的理性拉了回来:“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
于是,李治只好一声长叹,于680年8月22日,将李贤废为了庶人,幽禁在长安。收缴的铠甲也在洛阳天津桥焚毁,借以昭告天下。
太子的亲信也大部分受到了牵连,其中有个叫高政的人,因为爷爷是高士廉,也就是李治他妈的亲舅,当年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高士廉曾经多次认真、细心辅佐过李治。所以,李治看在舅姥爷的面子上,就没有治高政的罪。
哪知道高政刚一回家,他爹拿起了佩刀,就朝着他脖子就抹了过去,他哥又拿起刀子朝他的肚子捅了过去,他侄子又把他的脑袋给割了下来,扔在了路边。
一家三口,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能对亲人做出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李治听说之后,大怒不已,又把这杀人的爷孙三人全给贬到了外地。
683年,李贤被幽禁三年之后,又被流放到了如今的四川,第二年,被武则天派去的丘神勣勒令自杀,年仅29岁。
他的三个儿子,下场也极其悲惨。长子李光顺,武则天称帝之后被武则天所杀。三子李守义,不久之后病死。只有二儿子李守礼,熬过血雨腥风活了下来,但是也被囚禁了十几年。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有人曾对李隆基说,李守礼有观天之术,能够准确预报天气。
唐玄宗非常好奇,就把他叫了过去问其原因,李守礼答道:
“臣没有什么观天术。当年武后执政,臣因父亲章怀太子有罪,被幽禁宫中十几年,每年都被要被打好几次,背上伤痕累累。现在只要快下雨时,脊背就会感到沉闷。快放晴时,则感到轻健。臣是因为这样才能预知晴雨,并没有观天之术。”
说罢之后,李守礼痛哭不已。
哎,我们除了一声长叹,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四、晚节不保,李治不顾百姓死活终驾崩680年8月22日太子李贤被废,第二天,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哲(原名李显),就被立为了太子。
和李贤刚刚被立为太子时一样,李治对李哲也是抱满了期望,当即就委派了一批重臣去辅佐他。
但是,很快李治就发现,这个儿子与前面俩儿子的聪明伶俐很不相同。24岁的李哲堪称平凡一哥,不仅智商平庸,为人窝囊,还喜欢公款旅游吃喝。
李哲的第一任老婆叫作赵氏,是他老爷李渊的第19个女儿的女儿,也就是李治的表妹,他的表姑。
表妹成了儿媳,姑姑成了亲家母,亲上加亲让李治非常高兴。所以,他闲着没事就经常往姑姑家跑,动不动就赏赐姑姑一点东西。
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让武则天火冒三丈。她可能是觉得李治又看上了自己的亲姑姑,所以就把所有的怒气都撒到了儿媳赵氏的身上。
从此以后,武则天每天都在李治面前说赵氏的坏话,例如昨天没问安,今天没端洗脚水等等。
没过多长时间,武则天就以赵氏对自己不恭为理由,把赵氏给废了,关进了女牢。至此,武则天还不泄愤,又别出心裁的虐待了儿媳一番,让狱卒一天三顿只能给她提供生米和生肉。
结果可想而知,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姑娘哪里受过这种虐待,没过几天,赵氏就被活活饿死在了牢中。李哲知道以后,也不敢替老婆伸冤,转过身就又娶了一个。
如果说这是李哲为了自保的委曲求全,那就是高看了他,因为这位仁兄几十年后,大权在握的情况下,依然很窝囊,到时候我们详细再讲。
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倒是一个很有血性的女人,后来武则天准备自立时,越王李贞起兵勤王,写信给常乐公主要求响应。常乐公主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并且还说了几句让众多李唐皇室都为之汗颜的豪言壮语:
宗社所托,不舍生取义,尚何须邪?人臣同国患为忠,不同为逆。
后来李贞兵败自杀,常乐公主也被杀害,武则天又用改名大法,把她的姓氏改为了虺(huǐ,一种毒蛇)氏。
不久之后,李治又带着武则天去洛阳游玩,让李哲在长安监国,锻炼一下他的执政能力。结果李哲没有了人的管束之后,立刻就放飞了自我,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吃喝嫖赌变着花样的折腾。
看到儿子如此不堪,李治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对李哲彻底死了心。但是时间和精力都已经不允许他再废掉一个儿子了。
因为这个时候,李治已经被高血压折磨的死去活来了。没人能保证老四李旦不是个混蛋,也没有人能保证李治还能再活几天。所以,他不得不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武则天身上。
过去的30年里,这个女人对自己忠心耿耿,如影随形。作为皇后她爱惜百姓,上书建言十二事,提倡节俭、劝课农桑。作为女人她乖巧懂事,打压外戚,编纂《外戚训》、《列女传》。国家大事,她处理的妥妥当当,文武百官,对她服服帖帖,帝国在她的帮助下蒸蒸日上。
最重要的是,武则天此时已经是一个年近六十的岁老人了,即便李治死后武则天做吕后第二也无大碍,过几年她挂了,权力还是李哲的。
所以,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李治一改提防武则天专权的态度,开始为自己死后,武则天能够顺利掌权做铺垫。
李治先是用各种理由,把明确反对武则天的宰相郝处俊、李义琰罢了官。还记得这两个人吧?当年他们因为坚决反对李治把大权交给武则天,而被李治相继提拔重用。现在李治却把他们全部罢了官,意思显而易见,天要变了。
682年,李治又把一些四品官员提拔了为了宰相,如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刘景先等人。
唐朝原来的宰相只允许三品官员担任,名字叫同中书门下三品,如今把四品官员也提拔上来,主要目的就是要稀释老宰相们的权力,让武则天有足够的权威控制宰相。
但是为了防止老宰相们对此不满,所以李治就给这群人起了个新名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以后,这个头衔就逐渐代替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了真正的宰相。
随后,李治又把废太子李贤流放到了巴州(今四川),防止自己死后,李贤可能在京城做乱。
这三招下来,即便是傻子也看出了李治的心思,更何况那些久混官场的老油条。所以,从此以后大部分宰相开始放弃所谓的忠义节操,向武则天的身边靠拢,反正是你李家的天下,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伺候吕后第二总比让自己断后强。只有小部分死硬分子,仍然坚持信仰,做了最后的抵抗。
有一天,已经80岁高龄的宰相刘仁轨拄着拐杖,微微颤颤地陪同李治去参观一个新竣工的宫殿。刚刚进入宫殿,李治还没来得及欣赏,刘仁轨看见了几面镜子,就大喊了一声,腿也不拐了,手也不颤了,拐杖一丢,撒开丫子就跑了出去。
李治被吓了一大跳,以为刘仁轨在镜子里看见了鬼,提起龙袍就赶紧往外窜,问他到底咋回事。
刘仁轨这才拐弯抹角的说出了原因:空中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皇帝,我刚刚看见了好几个天子,觉得十分不祥。
面对这种别具一格的劝谏,李治长叹一声。许久之后,他终于后悔了当初的错误决定。是啊,地上真不应该有两个皇帝,那就把殿中的镜子全拆了吧。
刘仁轨一听,被李治的装傻充愣搞的哭笑不得,从此以后他也是心灰意冷,再也不劝李治一句。
良言不劝该死鬼,慈悲不渡自绝人,既然你自绝于路,那也就只能这样了!
682年春天,原本富饶的关中平原,又一次发生了大规模的旱灾,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蝗虫的孵化,所以大旱之后又有了蝗灾。农民颗粒无收,就开始吃草根、树皮甚至老鼠,而老鼠身上又是各种病毒的宿主,所以蝗灾之后又引发了瘟疫。
三种灾害接连而至,关中的米价没过几天就暴涨80倍,到了400钱一斗(李世民时为5钱一斗),一时间饿死在路上的百姓,从长安一直排到了洛阳,没饿死的人,也开始了自相残杀,或者易子而食。
李治和武则天作为一代明君,十分心疼百姓,不愿看到如此惨状,所以转过身就跑到了洛阳,眼不见心不乱,死哪都行,别死在自己眼前。
到达洛阳以后,他们也没有全力赈灾,而是让人在嵩山以南大兴土木,建了一座奉天宫。准备宫殿建成之后,就到嵩山举办封禅大典,以告太平于天。如果嵩山封禅顺利的话,那就继续封禅,一直到封遍五岳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治置百姓于不顾,一心只想告诉老天爷自己有多牛的虔诚,终于感动了苍天。
第二年冬天,李治带着武则天从洛阳出发,一路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的到达了嵩山南麓的奉天宫,准备热热闹闹的筹备次年的封禅大典。
老天在这时候终于开眼了——你也不用搞封禅这一套了,直接上天喝茶得了。
原来还颇有精神的李治,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到了失明的地步。
御医秦鸣鹤见状拿起大针,就往李治的脑袋上招呼了两针,李治这才慢慢的恢复了视力。但是,放血疗法只能缓解一时,却不能将李治从鬼门关拉回来。
趁着最后的力气,李治急忙下诏,停止封禅嵩山,废除奉天宫,匆匆忙忙地往洛阳狂奔而去。11月24日,李治终于在临死之前返回了洛阳,十几天之后,就崩在了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谥号“天皇大帝”。
关于李治,两唐书的作者都给予了很负面的评价。《旧唐书》说他:“古所谓人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
《新唐书》更是毫不客气的说他:“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这里的“昏童”指的就是李治。
但是这20多篇写下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虽然与李世民相比,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军事方面他都有很大的缺陷。但是,古往今来数百个帝王又有谁能够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呢?
如果与一般的君王相比,李治甚至可以称得上一代雄主。
他杀功臣,并不是因为头脑昏庸才杀,而是为了争夺权力,而且他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将杀戮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之内。
他用奸佞,并不是因为不辨是非而用,同样也是为了权力,而且他没有放任奸臣横行,而是将危害控制在了较小的危害之中。
如果抛开权力斗争,只看文治武功的话,他的成绩完全配得上辉煌二字。
在他统治大唐的34年里,唐朝的名臣良将层出不穷,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薛仁贵个个堪称人杰。在这些名将的开拓之下,唐朝灭西突厥、定百济、平高句丽,疆域史无前例的达到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至今为后世所傲。
唐朝的人口也从1000多万爆炸式增长到了3000万左右,百姓们虽在大灾之年困苦不堪,甚至自相残杀易子而食,但在平常的岁月里,百姓们还算安居乐业,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动乱。
可以说他在最大程度上,延续了大唐帝国的强盛与辉煌。如果他能多活几年,或者武则天早挂几年,我相信历史关于李治的评价超越文景不在话下,甚至还会被作为典范而流传于后世。
可惜的是,他的丰功伟绩全都毁在了武则天的手里,可是这一切又能怪他吗?
谁能想到,在古代那种糟糕的医疗条件下,一个60岁的女人还能再活22年?
谁能想到,在天天宣讲忠孝仁义的年代里,一个母亲会杀儿子、废儿子不择手段?
谁能想到,在重男轻女如此严重的封建社会,一个女人会石破天惊悍然称帝?
谁也想不到,不仅李治想不到,甚至几千年后的我们,也会为武则天的种种暴行而不可思议。
李治也许不是一个好人,也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放在守成之主里,他绝对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有此一生,或有遗憾,但也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策划:159.21.654321
    运营:182.62.654321
    量身定制创意文旅
    文娱赋能品牌经营
    
    时代.背景  
    浴场更像是电影片场   
    穿越回唐朝   
    穿越回三国   
    影视剧背景   
    
    人物.角色   
    人生不止一面   
    基础角色任选   
    影视角色演绎   
    明星角色梦圆   
    
    场景.剧情   
    浴场送来都是社交场   
    360度网红场景   
    22部影视剧情   
    明星陪您互动   
    
    主题.内容   
    主题性感内容丰满   
    12个经典主题   
    90项文娱服务   
    每个人都是导演   
    
    培哲.文旅   
    设计策划文旅项目   
    温泉.洗浴.酒店   
    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   
    餐饮.乐园.景点   
    
  

  沪ICP备14047490号-19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330号  

© 2005-2024 培哲® | 量身定制创新文旅全方位解决方案 / 
大唐浴乐园®三国浴乐园®穿越旅行团®均为公司注册商标   / 

返回顶部